第一百五十五章 轉攻寧遠?【第二更】[第1頁/共3頁]
除了此次被圍在大淩河城的祖大壽、祖大樂、祖澤潤、祖澤清等將領,祖家一係另有現在駐守寧遠等地的祖大成、祖大弼、祖澤傳等手握兵權的將領。
前年的千裡奔襲明國京師的勝利,令皇太極在國中聲望大增,當阿敏屠城逃歸後,皇太極當即命令將其拘繫,眾貝勒大臣也冇有人敢說個不字。
連番血戰後的墨離由衷的、迫不及待的想獲得更大的權力,從而具有更強的氣力。冇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在手,是冇法對抗強大的後金的。
打寧遠?
他的同胞兄長阿濟格被明軍砍了頭,兩白旗兵力折損了很多,他們三兄弟的氣力也大大減弱,教他如何能不氣憤。
現在遼東總兵吳襄被本身一刀給殺了,前鋒總兵祖大壽也被本身殺了,剩下一個山海關總兵宋偉又是連吃敗仗,這番歸去以後,想必朝廷定要追咎,他這山海關總兵想來也是做不下去的了。
並且,祖大壽一門在遼東向來根深蒂固,便是在朝中,也有很多權貴高官為他說話,之前的輔周延儒,便和祖家有著傑出的乾係。固然這會周延儒不再是輔,但仍然是內閣重臣,並且在朝中的權勢也非常龐大。
大明在遼東一共設了四個總兵官,最大的天然便是前鋒總兵祖大壽,其次則是山海關總兵宋偉,遼東總兵吳襄,以及團練總兵。不過團練總兵官現在倒是空缺著。
而現在,這統統都功敗垂成了,不但冇有摧毀明國的大淩河城,也冇有招降祖大壽等明軍,反而還折損了兩萬多八旗懦夫,這實在是奇恥大辱,並且人丁糧食都冇有打劫到,連本身的糧草都丟給明軍了,這歸去如何向族人交代?
“要我說,我們實在早就應當攻進大淩河城,逼祖大壽投降的,那樣一來底子就不會有現在如許的事情!”莽古爾泰不忿的說道。莽古爾泰也是四大議政貝勒之一,當年也是爭奪汗位的有力人選,隻是厥後其他貝勒都被皇太極說動得支撐他,莽古爾泰獨力難支,隻好也轉向擁立皇太極。
“大貝勒,莫非不是嗎?如果不是汗王非要用甚麼懷柔手腕降服祖大壽,說甚麼能夠建立以德服人以誠招降的先例,引明軍明將6續來歸降,我們這會隻怕早就將大淩河城的糧食人丁包含祖大壽的部下全數都收歸大金了!以我看來,對於這些明狗,隻要我們八旗懦夫舉起手中的刀槍,他們就會嚇得乖乖聽話了!”莽古爾泰忿忿的說道。
莽古爾泰不平氣,還要說些甚麼,多爾袞俄然說道:“三哥,彆再說了,我們還是先處理眼下的困難吧!”
皇太極的汗帳裡,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多爾袞、嶽托、多鐸、濟爾哈朗、杜度、薩哈廉、阿巴泰等大小貝勒齊聚帳內,一個個耷拉著臉,氛圍非常沉悶。
“是啊,大師夥都說說,接下來如何辦?莫非我們就如許歸去了嗎?各旗折損了這麼多懦夫,成果卻啥也冇弄到,就這麼灰溜溜的歸去,族人如何看我們?各旗的喪失又從那裡補?這個夏季如何過?”多爾袞拋出了連續串的題目。
皇太極有些躊躇,寧遠當年被袁崇煥構築得堅毅非常,大淩河城都冇拿下就去打寧遠,如果一個不謹慎動靜泄漏了,可就要被錦州、大淩河城的明軍抄了後路了。
為了進一步加強汗權,在大淩河之戰打響之前,皇太極仿照明製,組建了六部,即吏、禮、戶、兵、刑、工等,六部的貝勒全都是年青人,他們均直接管皇太極帶領,這是封建性子高度集權的政治體製,皇太極在穩固權力的門路上正穩步推動,代善和莽古爾泰的權力則被進一步虛化和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