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轉攻寧遠?【第二更】[第2頁/共3頁]
他的同胞兄長阿濟格被明軍砍了頭,兩白旗兵力折損了很多,他們三兄弟的氣力也大大減弱,教他如何能不氣憤。
大明在遼東一共設了四個總兵官,最大的天然便是前鋒總兵祖大壽,其次則是山海關總兵宋偉,遼東總兵吳襄,以及團練總兵。不過團練總兵官現在倒是空缺著。
因為大貝勒代善和三貝勒莽古爾泰在千裡奔襲的題目上曾持反對定見,而究竟證明他們的反對是完整弊端的,是以,在對待皇太極的態度上比疇前又端方了很多。
“你們說說,我們現在該如何辦?”皇太極突破了沉默,那張微胖的臉上儘是陰霾。
打寧遠?
而現在,這統統都功敗垂成了,不但冇有摧毀明國的大淩河城,也冇有招降祖大壽等明軍,反而還折損了兩萬多八旗懦夫,這實在是奇恥大辱,並且人丁糧食都冇有打劫到,連本身的糧草都丟給明軍了,這歸去如何向族人交代?
“是啊,大師夥都說說,接下來如何辦?莫非我們就如許歸去了嗎?各旗折損了這麼多懦夫,成果卻啥也冇弄到,就這麼灰溜溜的歸去,族人如何看我們?各旗的喪失又從那裡補?這個夏季如何過?”多爾袞拋出了連續串的題目。
卻說多爾袞與皇太極等人率兵倉促撤出大淩河城後,一嚮往東北方向逃出了數十裡,見明軍不再追來,且天氣已黑,當下當場安營下寨。
有周延儒這等背景在,朝廷多數不會問責祖大壽,如果墨離不殺祖大壽,他祖大壽將很有能夠持續做他的前鋒總兵,他將持續做他遼東最大的軍頭。
皇太極登上汗位以後,越來越專斷專行,此次出征前撤消四大議政貝勒輪番在朝議政便是一個明證,這也引了莽古爾泰的暗中不滿。此次慘遭失利,莽古爾泰模糊感覺機遇來了。
皇太極的汗帳裡,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多爾袞、嶽托、多鐸、濟爾哈朗、杜度、薩哈廉、阿巴泰等大小貝勒齊聚帳內,一個個耷拉著臉,氛圍非常沉悶。
為了進一步加強汗權,在大淩河之戰打響之前,皇太極仿照明製,組建了六部,即吏、禮、戶、兵、刑、工等,六部的貝勒全都是年青人,他們均直接管皇太極帶領,這是封建性子高度集權的政治體製,皇太極在穩固權力的門路上正穩步推動,代善和莽古爾泰的權力則被進一步虛化和減弱。
“夠了!老三,以德服人並冇有錯,一味的搏鬥隻會引明國人的抵擋,長此下去,隻會徒勞耗損我們大金的國力和兵力!”皇太極不滿的喝道:“而如果我們以誠意打動明軍讓他們至心來歸降,他們今後就會斷念塌地的為我們大金著力,一傳十十傳百,不消多久,我們大金就能開疆拓土,繁華昌隆了!恨隻恨這個墨離,多次壞我大事!”
並且,祖大壽一門在遼東向來根深蒂固,便是在朝中,也有很多權貴高官為他說話,之前的輔周延儒,便和祖家有著傑出的乾係。固然這會周延儒不再是輔,但仍然是內閣重臣,並且在朝中的權勢也非常龐大。
除了此次被圍在大淩河城的祖大壽、祖大樂、祖澤潤、祖澤清等將領,祖家一係另有現在駐守寧遠等地的祖大成、祖大弼、祖澤傳等手握兵權的將領。
一則祖大壽自袁崇煥出過後一向聽調不聽宣,要我兵戈能夠,但要我伶仃進京麵聖,對不起,我信不過你。二來,如果撤除祖大壽,朝廷也找不出更合適的領甲士物,來批示遼東軍隊,構造防地,抵抗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