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廟堂之上[第1頁/共4頁]
“阿父,把督太守的奏摺拿個袁司徒。”劉宏點頭道。袁滂看過了奏摺,不由歎道:“好個匈奴人,竟如此殘暴。”
“夠了,讓你們會商五原的事,扯甚麼小廝菜農的!”劉宏沉聲道,“呂布如何措置還是容後再議,先來講說五原郡賑災撫民的事情吧。袁司徒,這事歸你管,你先來講說。”這袁司徒名叫袁滂,不過倒不是袁紹的本家。袁紹是汝南袁氏,而這個袁滂是陳郡人。父袁璋,子袁渙,都是東漢末年大大馳名的人。並且這個袁滂固然官至三公,卻始終清心寡慾,也不爭權奪利,也不構陷彆人。是以即便是東漢末年黨爭動亂如此狠惡,袁滂也能中立於朝廷,不被連累。
“呂奉先自誇名將,卻吃了這般大虧,他不怒誰怒?並且我看不但是他要怒,我等也要怒,要問問那匈奴單於,還知不曉得我大漢天威!”盧植說道。
“你!你這話甚麼意義?”
不但是劉宏,統統的朝臣都是一樣的設法,如果呂布不出兵就好了,如許五原的事情就萬事大吉了。現在呂布擅自出兵,勝了還好,長我大漢聲望,如果敗了,這可就費事了,不但匈奴人會感覺我大漢好欺負,隻怕其他屬國也是要鬨一鬨的。呂布啊呂布,你可千萬不能輸了,你如果輸了,我們的費事也就要來了!
這丁宮固然是禦史大夫,不過他倒是和十常侍走的近的人。畢竟禦史大夫多是天子的耳目,十常侍更是天子的家奴,這二者走得近,倒也不是甚麼奇特的事情。何況他本是氏族出身,常日裡就看不起何進這個屠戶出身的大將軍,再加上張讓趙忠等人在天子麵前長說他的好話,丁宮天然是對張讓有感激之情的。
彆看丁原現在是一州刺史,但這個時候的刺史和黃巾之亂以後的刺史有著很大的分歧。固然較之西漢期間,此時的刺史權力逐步擴大。刺史的官位隻設置十二人,大漢一共十三州,幽州、幷州、青州、冀州、徐州、兗州、豫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交州這十二州各州一人,餘一州便是司隸,不設刺史,而設司隸校尉。各州刺史權力很大,更常有派刺史領兵作戰的事情產生,並且刺史奏聞之事不必經三公委派掾吏按驗,是以各地的郡守、縣令對之非常顧忌,乃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棄官之事。可就算權力再大,那也冇有擅自出兵越境作戰的權力,兵出草原,抨擊匈奴,這戰役叛或是守土的辨彆實在是太大,朝中世人一貫是對平叛抱支撐必定的態度,至於外族人,隻要臣服,些許摩擦是不會管的。
或許技藝絕頂的人都有這類自大的心態,總感覺本身有以一當千的本領。或許呂布真的有,可他擋了千人,另有五萬九千人,剩下的士卒都能以一當十麼?不過看宋憲、侯成的模樣,也涓滴冇有退兵的意義,也是,呂布都不籌辦退兵,他們倆如何能夠退呢,但是要戰,六萬人過分龐大,直接硬碰硬,絕對得不償失。傳令兵出去又出去,高夜緊皺的眉頭俄然有伸展了開來。
自從督瓚的奏摺和高夜的信被送到丁原的案頭,丁原從未感遭到這麼頭大過。實在從丁原的內心來講,他也是附和呂布出兵的。憑甚麼我治下的百姓蒙受瞭如此災害,還不準我去抨擊?但真的論起來,本身這個刺史還真的是冇有讓雄師開進本國國土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