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鴻門一戰天下動(五)[第2頁/共4頁]
李儒在戰前做過功課,對荀貞帳下稱得上名號的將校,大多已知,恭敬地答覆李傕,說道:“回明公,乃是陳褒。此人係荀賊的鄉裡人,荀賊做亭長時,其即荀賊部屬,素得荀賊信重。”
荀翕所部並非滿是馬隊,三百為騎,二百為騎馬的強弩手。
“中軍”,顧名思義,就算不是主將親領之部,也是一支軍隊中較為精銳的部曲。
李儒陪笑應道:“是,是。”
李傕冇有多看在兩陣間,向荀貞陣撤退的陳褒及其所部,把目光轉向了荀貞主陣北邊的馬隊陣中,說道:“荀賊用兵雖不如本公,然亦算是個知兵的,不成掉以輕心,須得防他彆的有備。”
見從荀貞陣中出來一部兵士,千餘人,皆是步兵,俱持盾,約二百披甲士居前,隊落第著一麵高大的將旗,上書著“中軍校尉陳”五個大字。出了陣後,漸漸地向李傕陣壓來。
一將引兵約兩千,出孫策陣,攻向正劈麵的郭汜陣。
李傕的話聲於入耳,姿勢入目,李儒心中嘀咕,想道:“得意聖上歡心,被聖上拜為大司馬後,將軍日與平常分歧,張口‘本公’,杜口‘乃公’。”感覺李傕很有點越來越高傲的模樣,又想道,“若以賁、育比讚將軍與郭將軍,最為合宜,卻荀貞之以臥龍鳳雛比之,是為何也?”臥龍、鳳雛這兩個詞,如何看,如何是應當用來描述出眾的士人纔對,用以描述武將,很分歧適,李儒模糊覺到,荀貞用這兩個詞來比方李傕、郭汜,怕非是至心誇獎,而是諷刺之言。
李傕帶來參與此戰的兵士都是練習有素的老卒,軍令傳到,弓弩手很快就做好了預備。
陳紀觀之,見那蔽日的黃塵裡,數千羌騎或挽弓,或揮刀,有的頭上帶著兩個大羊角,有的褶袴外披著獸皮,怪叫奔騰,向荀翕所部逼近,已對其部構成了半包抄的態勢。荀翕所部戔戔五百人,這個時候,就像是滔天巨浪間的一葉扁舟,隨時彷彿都有毀滅的傷害。
“虎子”者,荀貞族子荀翕是也。暮年在荀成帳下,“虎子”之稱,便是出於荀成,後因敬慕關羽威武,荀翕不肯再跟班荀成,現在關羽帳下為將。
李傕參謀李儒,說道:“小將何人?”
這“臥龍鳳雛”,是陳儀在唸完劉協令荀貞討逆的聖旨和討伐李傕、郭汜的檄文後,轉述的荀貞勸降李傕、郭汜的原話裡所用的一詞。
李儒拊掌讚歎,說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明公此策高超!”
強弩所射之矢,絕非弓箭所射之矢可比,不管是粗細、是非,亦或穿透力,都遠勝箭矢。一支弩矢射出,足能貫穿數人。瞬時候,近處的羌騎紛繁墜馬,至有被弩矢連人帶馬穿成一串的。戰馬哀鳴,墮地的傷者痛呼。近者後退,遠者仍在向前,前後相碰,羌騎大亂,捲起的灰塵更加漫揚。荀貞陣中的弓弩手抓住機會,亦攢射之,萬箭齊射。
羌騎丟下了百餘具人、馬屍身,狼狽地朝西北方向的傕軍騎陣逃去。
李儒說道:“明公是在擔憂荀賊會縱騎進擊麼?如此,則以明公高見,我軍現下該用何戰策?”
傳令的軍吏一人應諾,奔向陣北而去。
但這回不是荀貞陣中所發,而是南邊的孫策陣中鼓響。
李儒接腔說道:“明公,這叫後發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