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第4頁/共4頁]
事情再這麼生長下去,袁紹與何進分道揚鑣、乃至反目成仇怕是近在麵前了。
鐘繇頓了頓,又說道:“貞之,這兩天我在你軍中,才聽聞你路過陽翟時,誅了張常侍一族?”
程嘉、荀攸實在也是不同意荀貞違詔入京的,當下與戲誌才分辯清楚,戲誌才亦不附和荀貞的決定,勸道:“君侯,今大將軍傳朝廷詔令,命君侯退兵轘轅關,而君侯如違詔強進,則知君侯者,知君侯是因為擔憂董卓,可不知君侯者,怕將會以‘放肆將軍’而視君侯啊!”
兩人相顧一笑,剛纔劍拔弩張的嚴峻氛圍頓為之一消。
營中帥帳之前,一邊是荀貞、典韋、趙雲諸人,兩側是戲誌才、荀攸、程嘉等人,荀貞等人的目光多皆落在坐地橫劍的鐘繇身上,四周則是甲士、騎士來往變更。
鐘繇點頭慨歎,說道:“貞之,昔我與卿在潁川同朝為吏,雖已知卿除暴禁邪,捕搏敢行,數年未見,卻不知卿本日竟是愈發鷹隼奮翰,淩剛摧堅!卿真雄橫之士也!”
袁紹非常清楚,如不能把寺人悉數誅殺掉,那麼他將要麵對的就隻要一條路:下獄死。
荀貞無法地看著他橫劍加頸,表示典韋、趙雲上去搶他手中的劍,可鐘繇多麼機警,看出了荀貞的心機,不等典韋、趙雲上前半步,手上使力,他脖中已有血痕呈現。
曹操有封信跟著這道動靜送來,他在信中寫道:“袁司隸勸大將軍便於此決之,至於再三,而大將軍不準。”
故此,對袁紹來講,固然誅宦這件事一向都是由他為主力,是由他在大力鞭策的,可事情生長到當今這個境地,他本人實在也已經被逼到牆角了,他也已經是無路可退了。
“休得再言!我隻問你一句話:你是撤兵,還是進軍?”
用首要衝突、主要衝突來闡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