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江東英豪[第1頁/共2頁]

周瑜扭頭,他與太史慈中間,恰好空著兩步間隔,那邊曾是孫策的位置。

孫權眼角微微一抽,彷彿極不肯與孫策比較,拂袖道:“江東基業,已曆三世,父兄豪傑絕倫,然吾亦非劉表那等坐守之輩,定要開疆擴土,豈有割地乞降的事理?”

船頭彷彿呈現一名雄渾豪闊的人影,一腳踏著船舷,指導江山,談笑風生。

朝陽升起,大江之上波光粼粼,東吳水軍分開水寨,大的有三層戰艦,高大威猛,小的有兵艦龍舟穿行此中,浩浩大蕩往江北進發。

魯肅感慨著,甩甩腦袋往虎帳趕去,隻等周瑜來便出兵對戰。

周瑜按劍立於船頭之上,望著千帆堆疊,遮天蔽日,紅色的征袍隨風鼓脹,英姿英發。

周瑜嘲笑道:“張公此言差矣!伯符遺言,將外事吩咐於某,付先生蕭何之任,今不思報效主公之恩,保天下度,卻反要屈膝逆賊,莫非君有降曹之意?”

“完了……”張昭扼腕感喟,斬使便意味著與曹操完整分裂,再無轉圜餘地。

不顧使者哭喊,命刀斧手推出帳外斬首,將首級吊掛水寨擺佈,以示抗曹決計。

當年領兵過江攻打廬江,在皖城得了大小二喬,二人結為連襟,乾係更加密切,本覺得可聯袂初創一番大業,誰知那一戰竟是永訣。

黃蓋等武將大喜,紛繁獎飾孫權賢明,是時候一雪前恥了,唯有程普麵色不悅。

“真乃迂儒之論也!”周瑜勃然大怒,瞪著一眾主降派,個個都是江東世家豪族,恐怕禍及本身,沉聲道:

孫權微微點頭,對諸葛瑾叮嚀道:“子瑜馬上備些厚禮,駕快船往荊州摸索真假,且看劉琦如何答覆。”

潘璋先將曹軍使者一行押進帳中,五人跪在地上瑟瑟顫栗,那使者滿頭大汗,顫聲道:“多數督,小人不過受命行事,身不由己,為何要斬?冤枉,冤枉啊!”

“公瑾壯哉!”程普聽到這句話,不由熱血上湧,豪氣縱橫,讚道:“都督此言,真乃將才也,吾等誓與曹賊決存亡。”

魯肅見勝利激起孫權鬥誌,抱拳道:“魯肅並非成心對比,恐將軍大誌不在,為曹氏所欺,幾次周旋於兩家,貽笑後代耳!”

程普此次卻撫須冷眼旁觀,曆事三主,德高望重,本覺得此次統兵大將非他莫屬,不想孫權卻拜周瑜為多數督,心中不悅,倒要看他如何應對。

“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劉琦能以南陽之地抗曹,以主公神武雄才,江東之固,豈能不如劉表父子?此合法伸大義於天下,為國度除殘去暴之時,瑜願為前驅,為主公決一血戰,萬死不辭。”

翌日黎明,周瑜升中軍大帳,端坐帥位,眾將擺佈侍立,聽候將令。

張昭忍不住又道:“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祭了帥旗,周瑜命韓當、朱桓為前部前鋒,領本部戰船,渡江北上,周泰、蔣欽領牛渚水軍,隨後策應,於蕪湖江口下寨。

“爾等休要多言!”孫權見張昭又要出列,長身而起,碧眼掃過世人,威儀四射,朗聲道:“曹賊欲廢漢自主久矣,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多數督之言甚合孤意,本日點將出兵,不必再議!”

太史慈冷靜走過來,扶著船舷,俄然說道:“若伯符在此,我三人並肩作戰,何人能當?”

程普此言一出,還在張望的武將也紛繁都向周瑜見禮,此中還包含步騭、虞翻等文士,主戰派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