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
翻页 夜间

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1頁/共2頁]

可跟著東魏叛將、羯人侯景複叛南梁,八千叛軍南下,勢如破竹,破粱都建康城,而後劫奪三吳,亂江南之地四載,使死傷無數。

岑文字當即回道:“楚王就藩揚州,乃陛下特恩,本就於朝製反麵,已是特彆,至於分封之事便更是如此。陛下此時若提分封之事,豈不是勒迫臣下,叫滿朝文武兩難嗎?”

“臣遵旨。”

岑文字回道:“去歲依陛下之名放還探親之人合計三百九十人整,其間無人督領,今歲返京三百九十人整,無一人擅離。”

而因李恪外鎮揚州之事政事堂和朝中已然廷議通過,百官已開其首例,眼下恰是下詔分封的最好機會,這個時候蕭瑀一封奏疏進宮,難道正中李世民下懷。

岑文字早知蕭瑀所奏何事,但還是故作出一副不解之色,對李世民問道:“不知蕭少傅所言何事,竟使陛下如此欣悅。”

李世民之言而言,岑文字的臉上彷彿暴露了一絲難色,但半晌以後,才提起了筆,依李世民之言草擬下了聖旨。

能夠說,現在的天下世家王謝,早已是北族的天下,名傳天下的七宗五姓更是無一南族在列,如果蕭瑀身後,蕭氏再衰,南族便真的完整成了北族的烘托了,李恪的話恰好便刺到了蕭瑀心中最痛的處所。

因而乎,次日朝晨,蕭瑀的一封奏疏入宮,便彷彿一顆丟人安靜湖麵的一塊石子,全部大唐宦海都為之波紋四起。

岑文字之言雖有指導李世民的意義,但這也是眼下的真相,李世民聞言,對峙道:“此事朕情意已決,岑卿不必多言,儘管擬旨便是,朕自有區處。”

蕭瑀不爭權位,不爭名譽,但他爭的倒是一口氣,蕭瑀不得不承認,他被李恪說動了。

午後,太極宮,甘露殿,書房。

岑文字照實回道:“少傅蕭瑀的奏疏特加了紅批,想必是緊急之事。”

“諾。”岑文呢應了一聲,拱手領命。

侯景之亂,支出慘痛代價的不但是傲慢而不知兵的梁武帝蕭衍及其宗室,另有南朝子民和那些占有江南的世家門閥。

李世民聽了岑文字的話,臉上暴露了一絲笑意,這些放回籍探親的都是犯了事的死囚,此番回籍探親以後竟又能依約回京受刑,可見本日大唐之民治,已遠賽過往。

李世民道:“時文欲以楚王外鎮揚州之事為契機,藉此定論分封之事,你覺得如何?”

岑文字做事向來滴水不流,既知本日是他輪值答政,便早已扣問清楚。

“去歲刑部奉朕之命,準各地犯案之死囚返家探視,一載後赴京行刑,現在一載之期已到,他們可曾準期抵京?”李世民手中拿著奏本,俄然想起了此事,對案前的岑文字問道。

李世民正在書房中問政,而在書房中答政的恰是輪值中書舍人岑文字。

這大唐君臣高低,有兩小我是最倡分封製的,一個是蕭瑀,而另一個便是天子李世民,李世民看著蕭瑀的奏疏,說的恰是貳心中之事,豈能不悅。

李世民問道:“本日午間可有各省、部、寺、監可有新上的奏本?”

一百年前,南北朝時,天下三分,東魏坐擁中原、西魏虎踞關隴、而南梁則劃江而治,本是三足鼎立之勢,相互間雖多有交戰,但也是各有是非勝負,難定強弱。

岑文字聞言,先是深思了半晌,而後點頭道:“臣覺得此事恐怕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