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四十六章 大雨
翻页 夜间

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1頁/共2頁]

李恪口中之詩一出,蕭月仙微微一愣。

蕭月仙道:“殿下乃鳳子龍孫,自尋非常可比,且豈敢以殿下相擬。”

因而李恪頓了頓,又取出了他那套曾拿來對付王玄策的說辭,回道:“此詩乃是本王暮年在宮中讀得,許是前朝那位大師所著吧。”

不過說來也是,七言律詩起自初唐,經近百年磨鍊,待到了杜甫手中方纔大放盛彩,而許渾之詩已是七律集大成之作,蕭月仙天然感覺訝異。

“錚、錚、錚...”

蕭月仙聽了李恪的話,隻是點了點頭,眼中的疑色卻涓滴冇有減少半分。

蕭月仙方纔所奏的《水仙操》乃春秋時成連所著,成連乃琴師伯牙之師,曾授伯牙琴藝三載,後於東海之畔的蓬萊山傳授此曲於伯牙,伯牙得其曲之魂,乃成一代名家,李恪已伯牙相喻,天然是極高的讚譽了。

許渾生於晚唐,距今一百餘年,現在許渾尚不知在那邊,李恪如何答她。

李恪聽得蕭月仙的話,點頭道:“仙娘所言謬矣,在本王看來,凡事在人,非在器,一首曲子的吵嘴,豈能儘因琴之吵嘴而斷,若琴師無才,縱是古之‘號鐘’、‘繞梁’相贈,也於事無補。彈琴之道正如本王習武普通,如果力不能開弓,即使落雕弓乃神兵利器,也難稱勇猛。”

“知音之人?”

李恪看著遠方,聽著耳畔的琴音,心神恍然,彷彿本身正曲直中人,如那葉蕩在江水之上,縹緲不定的孤舟,信水而遊。

蕭月仙口中的‘玉小巧’乃是古琴之名,曾為曹魏時古琴大師嵇康統統,名傳天下的廣陵散便是嵇康以‘玉小巧’所著。

“好曲,仙娘這曲《水仙操》配上這耳畔濤濤不決的江水之聲倒是相得益彰,聞之甚好,能入本王之心。”蕭月仙一曲奏罷,李恪隻絕回味無窮,彷彿還身在曲中,因而撫掌歎道。

雖不知起因,但卻如一塊大石普通壓在了李恪的胸口,叫他呼吸尚且不暢。

‘玉小巧’,琴如其名,彈琴有撞玉之聲,乃天下奇珍,曾為前隋楊素所得,藏於府中,而後楊素府被李世民賜賚了李恪,這張古琴也就為李恪統統了。

蕭月仙謙善道:“本日之曲能和殿下情意,多數還賴殿下所賜的這張‘玉小巧’。”

因而蕭月仙道:“好詩,這詩立意極好,倒是妾平生少見。”

蕭月仙已在李恪身邊服侍了半月,每日李恪習武,她也能經常陪侍在身邊,李恪技藝了得,乃至不在軍中老將之下,她眼力不差,自看得出。

奏曲之人琴藝超卓,動聽心魄,恰是李恪半月前自煙雨樓帶回的蕭月仙,而她所奏的曲子便是曆代千年而傳承下來的《水仙操》,隻是不知怎的,蕭月仙的這支《水仙操》竟比李恪曾聽聞過的少了幾分壯闊,反倒多了幾分寥寂。

臨江宮鄰近江渚,在臨江宮中有一處聆江樓,因陣勢較高,修於半山,故而在樓上便可聞江濤之聲,觀江水之貌,是為臨江宮風景之勝。

李恪很有文名,尚是孩童時便通文墨,乃至就連“貞觀”之年號便是他在八歲時擬了出來的,蕭月仙腦海中乃至有一種猜想,莫不是這詩竟是李恪本身所作?

揚州臨江宮乃前隋煬帝所建,坐江都城南十裡向,因近揚子津,故而彆名揚子宮。

李恪負手站在聆江樓的台簷之下,極目望去,看著暗淡天空之下淼無邊沿的江水,聽著耳邊雨水敲打明瓦的聲音,心中有著一種莫名而來的沉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