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五十章 方季長
翻页 夜间

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1頁/共2頁]

“哼!”

可李恪卻並未傳方季長出城見駕,而是不聲不響地納了錢,而後命人錄下了供詞,到了這州衙中問罪來了。

聽得李恪一聲輕哼,方季長的心中猛地一顫,且非論他方季長知否渡口收繳揚州來船銀錢之事,光是聽著李恪的意義,便大有問罪方季長的意義。

李恪道:“本王奉父皇之命南下,路子宋州,本是想著進城稍作休整便走,可卻碰到了一件趣事,特來向方刺史請教。”

方季長回道:“臣不敢。”

上州刺史,官居從三品,處所大員,更遑論宋州還是連通中原與淮南兩地的水路要塞了,能在此處為官的也絕非平常之輩。

方季長把手中的供詞遞到了李恪的手中,回道:“既是如此,臣自當將此事上呈吏部,請吏部決計,如果此事失實,卻係府衙官吏所為,臣自當擔連責之罪。”

李恪笑了一聲,問道:“本王此番進城,為了見得方刺史一麵,可還納了二十貫錢,你說此事是不是風趣地緊。”

李恪之言方落,方季長頓時神采丟臉了起來,如果方纔李恪的話還留有幾分客氣,現在李恪所言,可就是在誅心了。李恪所言如果傳入了朝中,到時少不得禦史上書彈劾於他。

李恪雖貴為親王,但到底還是少年,方季長又豈會甘心被李恪等閒拿捏地這般死。

方季長出自丹陽王謝,為東漢名臣方儲以後,昔年虎牢之戰後棄暗投明,為大唐臣子,封歙縣子,初在河北任官,後又累功轉任宋州刺史,至今已是三載。

“睢陽渡口?不知睢陽渡口有何事,還望殿下明示。”方季長不解地問道。

李恪擺了擺手,李恪身後的王玄策便知李恪之意,從袖中取出了一張供紙,對方季長道:“此乃方纔殿下命人錄下的供詞,此事後果結果均以講明,方刺史看了便是。”

存眷公家號:書友大本營,存眷即送現金、點幣!

方季長為官多年,也深諳其道,當“請教”二字自李恪口中說出時,方季長的心中頓時格登一下,心知必是那邊觸怒了李恪,纔是如此。

李恪微微抬手,虛扶起了方季長,道:“本日是本王冒然來此,與方刺史無乾,方刺史請起。”

“臣宋州刺史方季長拜見楚王殿下,殿下駕臨臣未能遠迎,還望勿怪。”宋州刺史府衙正廳內,李恪正在廳中等待,方季長趕緊走了出去,對李恪俯身拜道。

李恪搖了點頭道:“貴府之人勉強倒也還算端方,未曾驕易本王,本王說的是睢陽渡口。”

大唐處所州郡,凡滿四萬戶者為上州,宋州戶數九萬,在十望州之列,自也屬上州。

方季長起家後,在李恪身邊坐下,對李恪問道:“本日殿下駕臨,卻不知有何叮嚀?”

不過方季長如何能推斷到李恪的心機,李恪親身登門可不是為了將人定罪,若隻是為渡口之上的一個夫子,還不敷叫李恪來此,費上這般口舌,李恪看重的是睢陽渡口,是揚州漕行翻開全部河南水運的機遇。

方季長恐怕李恪生怒,忙解釋道:“納錢之事,臣實在不知,臣馬上命人去查,將首禍之人緝拿歸案,從重定罪,嚴懲不貸。”

以李恪的身份,如果不想納這二十貫錢,亦或是感覺頗不鐺鐺,李恪大可命人一聲通傳,就算他這個宋州刺史親身去一趟,率州中官吏將李恪迎進城,也是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