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庶子奪唐 - 第五章 西巡
翻页 夜间

第五章 西巡[第1頁/共2頁]

楊思謙回道:“以往西巡之時,西域諸國國君對我大唐使節俱都恭敬有加,對陛下之言更是奉若天命,但此次西巡,臣卻覺著這些西域人固然對我大唐恭敬還是,但骨子裡卻有些怠慢,不比疇前,此事眼下看來還不算是大事,但如果久了,一定不會重效高句麗之叛。”

李恪麵露獵奇之色,問道:“哦?不知是何事?”

“竟有此事!”李恪怒地一拍桌案,彷彿對此事已經非常不滿了。

大明宮,宣政殿,旬日朝會。

程知節當即出列道:“西域諸胡,幾次之輩爾,如果隻行教養之事,毫不會至心降服我大唐,臣覺得,若真的要他們降服,便當行兵事,一一撻伐疇昔,取其土,代其國,治其民,以之為我大唐國土,如此可也。”

劉洎思慮了半晌,回道:“蘇烈將軍如何,蘇將軍是朝中重臣,並且威名遠播,恰是巡邊的最好人選。”

楊思謙是李恪的親信,此番出使西域諸國又是受王玄策所指,他如此急著出列,天然是與出使西域之事有關,也與李恪禦駕親征之事有關。

楊思謙之言出口,不止是李恪,就是殿中的其他臣子的臉上也多了些擔憂之色,一個高句麗,已經叫大唐朝堂費了很多力量,如果近年來已經開端逐步歸唐的西域諸國也出了亂子,那費的力量必然遠勝太高句麗。

西域的環境和遼東分歧,遼東一代,能算上稱國的不過半島三韓,大唐用兵便可有的放矢,西域小國太多,並且分離地很散,想要一一攻打不是易事。

楊思謙回道:“啟稟陛下,此次臣代天西巡西域諸國,眼中所見似與以往大多分歧。”

李恪在問劉洎之前,本身就已經打好了主張,所謂扣問,不過是個過場罷了,不管劉洎說甚麼,李恪都有他本身的說辭。

既然是李恪問的,楊思謙恭李恪天然是早就對好了說辭,楊思謙道:“依臣的體味,許是與我大唐近年來療攝生息,不動兵器有關,現在西域很多藩國人都覺得我大唐在高句麗一戰誹謗了筋骨,再不比以往了。”

劉洎的答覆,倒是正和李恪之意,畢竟酒徒之意不在酒,李恪重新到尾想要對於的都不是西域那些小國,李恪從未曾將他們放在心上,李恪真正盯著的是西麵的吐蕃。

李恪想了想,點頭道:“定方雖是個好人選,但卻不是最好人選,在朕的心中,另有一個比定方更加合適的人選。”

本日之朝會,恰是李恪為了今後禦駕親征吐蕃而做的安插,以是一上來,李恪便命人將此事的引子拋了出來。

蘇定方不管是官職、名譽,還是用兵之能,絕對都是朝中諸將之首,唯李績可與之比,李恪一口反對了蘇定方,難不成是籌辦讓李績去不成?

李恪轉而問道:“劉仆射所言甚是,不知對於此人,仆射可有中意的人選?”

不必多猜,如果李恪在朝會之被騙著世人的麵提及此事,反對之人必然極多,乃至就是李恪的諸多親信,也一定會附和此事,除非李恪行獨夫之斷,不然禦駕親征毫不成能成行。

以是李恪要想能夠禦駕親征吐蕃,就毫不能將此事擺在檯麵上說,起碼現在還不能擺在檯麵上說,王玄策獻給李恪的體例恰是瞞天過海,循序漸進之法。

程知節其人固然好戰,但他所言也有些事理,隻是他的話一出口,朝中頓時響起了反對之聲,此中第一個站出來的反對之人就是尚書右仆射劉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