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覲[第1頁/共2頁]
馬周點了點頭,回道:“朱刺史確是上才子選,既可為殿下親信,官職又不低,如果今歲歲考中上,官升一級不在話下。”
船埠旁的河邊,王府衛率和漕行船工正忙著整備船隻,將李恪的隨身之物一箱箱地搬上大船,忙得熱火朝天,而在船埠之上,李恪也正馬周交代著處所府事。
李恪對馬周道:“今後你在揚州行事,凡事也不必太顧及賀休,他既不能為本王所用,那他便不宜再留在揚州了,本王此次還京,當設法將賀休調離揚州。”
當然,這些都是外臣朝覲之道,李恪身為親王,又是為李世民所寵嬖的皇子,天然不在此列,李世民一早便送來了旨意,著李恪務必早日還京,使父子相見。
貞觀七年底,寒冬。
“阿爹,我聽得阿孃提及,阿爹不日便將出發北上,入京朝覲,但是真的?”這一日,軍人彠剛自府衙回府,才入得閣房安息,軍人彠的此女武媚娘便走了出去,對軍人彠道。
武媚娘道:“阿爹,此一時彼一時,女兒此去長安隻是想去長長見地,便不往那些人多熱烈的處所去了。”
軍人彠即將進京,本也不是甚麼密事,軍人彠笑了笑便回道:“不錯,為父昨日已收到皇上和太上皇的聖旨,月中便當出發。”
武媚娘道:“阿爹,我此番也想雖阿爹進京看看,阿爹進京帶上我可好?”
李恪權益之重,冠絕東南,也是真正地東南王,李恪奉旨還京,將東南大事交由馬周,自也是極大的信賴。要曉得,在兩載之前,馬周還隻是一個落拓街頭的墨客,而現在,他的一言一行竟已能在不經定見顛簸東南。
並且揚州乃東南首府,位置險要,如果冒然調人就任,恐怕不免不當,而朱琮本就在淮南任官,如果由他官升一級,右遷揚州刺史,倒也在道理當中,至於歲末官考,李恪身為揚州黜陟大使,他的態度,對於揚州處所官員的考語,本就起著決定性的感化。
凡大唐處所官員,州刺史及以上,每逢歲末均需上疏省台稟政,於奏疏中言明今歲處所民治、吏治之情,而後再由省台,將年底歲考之上、末兩端報於天子李世民,再由李世民決定是否於京中傳見,是否升遷抑或是貶謫。
李恪正身披大氅立於渡口的船埠之上,身後跟著王玄策、席君買、丹兒等一眾跟著李恪返京的親信,而在李恪的身前,則是被李恪特地留在揚州,待掌權益,全權措置多數督府軍務的馬周。
軍人彠一貫對這個次女最是寵嬖,官員歲末朝覲,攜家眷進京本就是不是甚麼忌諱,反倒是常有之事,軍人彠自也不會回絕。
李恪道:“東南諸事有賓王在,本王天然放心,隻要一事,本王尚需賓王千萬細心。”
賀休為揚州刺史,論官位,在揚州,賀休隻在李恪之下,李恪俄然問及賀休,馬周豈會不知,馬周想了想回道:“這些世家子,行事一貫奇特地很,看賀休剋日所為,恐非吾道中人。”
馬周道:“不知是何事,殿下但請叮嚀。”
隻不過現在情勢有變,武媚娘此去長安自也有了其貳心機,便也又懇求著軍人彠帶她進京了。
馬周拱手回道:“臣蒙得殿下信重,托以東南之事,臣雖自知才淺,但也當極力而為。”
“賓王,本王此番返京,揚州諸事便有勞你了。”李恪站在馬周的身前,拍了拍馬周的手臂,對馬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