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說[第1頁/共2頁]
“這邊確切不錯,闊彆京畿,能安穩很多。這兩年也算風調雨順,何況楚王也不似吳王和淮王普通能折騰。”韓先生眯起眼睛想了一會,低聲道:“楚王到武昌也有七八年了,行事非常慎重,於官方也多有獎飾。若非春秋比其他幾位都小些,且舅家不顯,這會兒天下的情勢怕是要變一變了。“韓先生說著,思路飄的更遠了。
“此人有些工夫,便是在襄陽城裡也夠看了。我這些門生們明早去送了他,轉頭來上課必是心不在焉的。”韓先生搖點頭笑了笑。
晚間元姐冇有習字,舅甥二人在書房邊喝茶邊說話。
待韓先生回過神來,見元姐還是發著呆,便笑道:“小丫頭比我想的還多?”
“小丫頭想得倒是對,隻不欲站隊的大家都想出京,便不這麼輕易了。你外祖父和你大舅怕是走不了,不過已是在給你二孃舅謀了外放了。”提及這個,韓先生顯得輕鬆了些,眼角有了笑意,“若能順利,此次你外祖的複書中會有提及。”
虎子聲音最大,元姐一下就聞聲了,隻聽他道:“鄭大哥,我隻送你一段,到了鎮上我就返來。”元姐聽著,他竟有些急得要哭了,不由吃驚。
“秀姐兒跟我說,明早村裡的小子們都去送那位鄭公子呢。”
小子們紛繁點頭承諾,鄭牧又說道:“外間可亂得很,”說完這句頓了一下,想說能夠還要行兵兵戈,不要出去白白送了性命,又怕他們聽不懂,隻得換了話說:“彆像我似得,被匪賊掠了去。並且外邊也冇甚麼好,好好呆在村裡,聞聲了嗎?”
他這話雖是峻厲,可元姐聽了結差點撲哧笑出來,想到鄭牧再把虎子送回山上來,恐怕太陽都要下山了,兩人豈不是山上山下跑一圈,甚麼也冇乾。元姐捂了嘴偷偷笑了一回,又豎著耳朵聽起來。
“虎子。”是鄭牧,他似是有些不歡暢,沉沉的聲音讓男孩子們都不敢出聲。“你這纔多大,如何能從鎮上返來,難不成我再把你送返來?”
以後鄭牧又溫言勸了幾句,讓他們千萬不要跟著,便下山去了。元姐探出頭看了一眼,見他公然頭也不回的走了,本身也快步跑開了。
元姐聽了這話,感覺很成心機。虎子是裡邊最能夠不聽話的人了,讓他來監督,便再冇人帶頭越界了。接著又聽鄭牧問道:“之前我說的,這幾年不準偷著下山的事,都還記得嗎?”
韓先生和元姐當然也是改名換姓來到其間,可與村裡人卻另有說辭。村裡人都曉得韓先生乃是秀纔出身,很有學問,本還能持續考取功名,可惜獲咎了上邊的人,隻得窩在山村裡不得轉動。而元姐則是父母都冇了,本家容不下她,是以跟了孃舅餬口。
外邊二更的梆聲響起,舅甥二人便各自回屋歇了。
大師天然紛繁包管,不過元姐聽了結感覺鄭牧真的像孃舅說的一樣,不普通呢。昔日也有外村夫過來村裡,多數說些外邊如何如何好的話,乃至有兩年年景不好的時候,另有過來買丫頭小廝的,更是說的天花亂墜。像鄭牧如許勸了不讓出去的,元姐還是頭一次見。
“京裡如許亂,不曉得外祖父和兩位孃舅能不能獨善其身,若能出京便好了。”聽韓先生如許說,元姐能夠設想京裡有多亂了,恐怕京裡有適齡女人的人家都想著法兒避禍,得虧大舅家的表姐已是訂了親,二舅家的表妹比本身還小些,倒不消愁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