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鄉宴(上)[第1頁/共3頁]
楊盛霖又道:“南豐先生曾鞏詩曰:‘鄉饌雨餘收白蕈,客樽秋後對紅英。’可見以蕈入鄉飲,非常適宜。”
梅鹵是青梅加鹽長時候醃漬流出的液汁,味道鹹酸,用於拌新切蔬果可製止蔬果變色,且為食材增味。紫蘇子呈細粒狀,撒在生果上狀若芝麻。這春蘭秋菊黃黃白白地水潤可喜,其上覆有糖霜,甚是美妙。世人取少量入口,咀嚼之下,紫蘇子分裂,一縷紫蘇香味頃刻超脫於口腔之間,生果的液汁與梅鹵鹹酸融會,清爽之餘又能感遭到紫蘇子中油脂付與的豐盈甘香。比新奇生果更開胃,門客們紛繁點頭,但覺舌尖的味覺都被這道新奇菜肴喚醒了。
現在隻要楊盛霖冇笑。他亦諦視著那士子,目中隱有一絲猜疑。
蒖蒖安閒朝外點頭,表示酒保奉上適珍樓的兩道菜。國朝餐具以漆器為主,富者常用金銀器,而貧者用瓷器。與貽貝樓所用銀盤分歧,這兩道菜均盛於漆盒當中,模樣也平平無奇,一道是涼拌的蟹生,一道看上去是切片的醬瓜。
舉子們恍然大悟,蒖蒖道:“這十味調料相輔相成,去蟹生腥味,又使其香味倍增,醃製用時不長,故蟹肉既浸滿香料之味,又不至於被醃製透辟,調料之味過鹹太重,完整袒護了江蟹美味。”
“諸位貢生家常炊事中想必都有幾味醬菜吧?”蒖蒖道,“我們適珍樓,開初首要賣醬菜,能做到現在如許,也是拜各位風俗以醬菜佐食的鄉親所賜。我曾離家多日,麵對外埠山珍,卻食不知味,幾次想起故裡的菜肴,此中就有如許的釀瓜。醬菜能開胃生津,且便於久存。今後諸位若蟾宮折桂,分開故裡去仕進,無妨也帶上一些,此中包含著故鄉的味道,思鄉之時咀嚼,會讓你們感覺魂牽夢縈的故裡,並未曾闊彆。”
“春蘭秋菊”所用生果為梨、橙子和名為“玉榴”的紅色石榴子。“紫蘇子先以梅鹵醃漬,雜和蔗糖糖霜,與梨絲、橙瓤、玉榴子相拌,梨絲、玉榴色白,近於蘭,而橙瓤金黃,好像菊花,故名春蘭秋菊。”楊盛霖向世人解釋,請縣令及舉子們咀嚼。
世人再嘗,隻覺瓜肉緊實,口感綿中猶帶脆感,鹹甜相間,又帶著陳皮、薄荷、生薑等的清冷辛甘之味,口感與蟹生帶來的感受一樣,既熟諳又有新意。
蒖蒖轉顧那人,見此人約二十多歲,穿戴與貢生一式的衣裳,明顯也是本日參與批評的舉子,膚色略黑,方額廣頤,氣度軒昂,見她在打量他,他微微一笑,朝她欠了欠身。
上菜時兩家酒樓各有專人向門客報告菜式製法、創意,蒖蒖傳聞貽貝樓讓楊盛霖出任此角色,便要求母親讓本身迎戰,秋娘拗不過她,隻得勉強承諾。
見世人表示必定,楊盛霖麵露憂色,又道:“唐人石貫有詩雲:‘絳帳青衿同日貴,春蘭秋菊異時榮。’以絳帳喻師門,以青衿比學子,本日諸位貢生與縣令同聚一堂,春蘭秋菊,各擅其美,又符合絳帳青衿之說,再咀嚼這道果菜,豈不該景?”
蟹生是本地常見菜式,各酒樓均有,平常婦女也都會做。貢生們不覺別緻,隨便搛了一塊入口,垂垂地才品出了特彆香味。蟹生口感柔潤冰冷,肉藏於殼中,食者含在唇齒之間,悄悄一吮,半流質的肉便脫殼而出,滑於舌尖。平常蟹生多用橙泥、醋、醬油、薑蔥等醃製,而適珍樓這道滋味又多了幾重,鹹酸味與數種香氣掠過口腔,而厥後蟹肉滑過的舌根竟清楚地感遭到了水產特有的清甘之味。現在食者咀嚼間擺佈相顧,皆目露欣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