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孫子傳 - 第177章 附錄二(1)

第177章 附錄二(1)[第1頁/共2頁]

(13)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譯文]戰役耐久遲延而無益於國度者,是向來冇有過的。

(4)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譯文]深知用兵之法的將帥,是公眾運氣的把握者,是國度安危的主宰者。

(11)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1)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譯文]百戰百勝,不算好中最好的(將帥);不戰而使仇敵屈就,纔算是好中最好的(將帥)。

[譯文]要從以下五個方麵闡發研討,比較敵對兩邊的各種前提,以根究戰役勝負的景象: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5)夫兵久而對國無益者,未之有也。

(22)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10)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度安危之主也。

(20)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

[譯文]凡發兵兵戈,出動戰車千輛,輜重車千輛,軍隊十萬,還要千裡運糧;如許一來,火線火線的用度,交際使者住來的開支,東西物質的供應,兵器裝具的保養彌補,每天要破鈔令媛。然後十萬雄師才氣出動。

[譯文]勝利者在批示軍隊兵戈的時候,就像從七八千尺的高處決開溪中積水一樣,其勢猛不成擋。這是強大的軍事氣力的表示。

(9)兵貴勝,不貴久。

[譯文]用兵的體例,有十倍於敵的絕對上風的兵力,就要四周包抄,迫敵屈就;有五倍於仇敵的上風兵力,就要打擊仇敵;有一倍於仇敵的兵力,就要設法分離仇敵;同仇敵兵力相稱,就要長於設法克服仇敵;比仇敵兵力少,就要長於擺脫仇敵;各方麵前提均不如仇敵,就要設法製止與敵交兵。

[譯文]用兵兵戈,隻傳聞寧拙而求速勝的,冇見過巧而久拖的。

[譯文]長於用兵的人,兵員不一再征集,糧秣未幾次運送;兵器裝具從海內取用,糧秣在敵國當場處理,如許,軍隊的食用便能夠充沛供應了。

[譯文]長於批示兵戈的將帥,他的重視力放在“任勢”上,而不苛求部下,因此他就能選到恰當人才,操縱無益情勢。

(3)攻其無備,出其不料。

[譯文]強大的軍隊如果隻知死守硬拚,就會成為強大仇敵的俘虜。

(2)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譯文]戰役是國度的大事,它乾係到存亡存亡,是不成不當真考查研討的。

[譯文]高超的將帥批示作戰,他所形成的態勢是險要的(居高臨下、銳不成當),他所把握的行動節拍是短促而狠惡的。

[譯文]體味對方又體味本身的,百戰都不會失利。

(6)不儘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儘知用兵之利也。

(1)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成不察也。

附錄二

(14)知能夠戰與不成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高低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8)勝敵而益強。

《孫子兵法》警句選摘

(16)善戰者,立於不敗之敵,而不失敵之敗也。

[譯文]長於兵戈的人,老是使本身立於不敗之地,同時又不放過任何足以克服仇敵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