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野望(13)[第1頁/共3頁]
船政專家測算後以為,一旦德意統合全歐之力,標準版航母可在德國、意大利、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一年內完工20-24艘,加上日本8-10艘,一共是28-34艘。如果這還耗不死美國人,我們全部他殺算了。”
當然現在各國產業才氣還跟不上德國,散件組裝隻占一部分產量,但諳練後速率晉升是很快的。德國人不是不會造坦克,而是如許他們便能夠騰出精力來造虎式坦克或彆的更先進的設備。
全場一片沉寂,包含山本五十六和伏見宮博恭王在內的統統人全被震住了。
所謂軸心標準版雲龍,是指在改雲龍根本上由日德意三國軸心技術專家共同設想的同一標準航母,首要機能目標為:標準排水量2.3萬噸,主體佈局能根基適應大西洋、印度洋和承平洋海況,最大航速34節,最大航程(18節)9000海裡,首要載機量為68架常用+12架備用(艦載機機翼有摺疊),均勻製作週期18-20個月。全套圖紙根基已在德意兩家合議根本上構成了,但願日本能在1944年3月前完成考覈與最後點竄並肯定全數細節。霍夫曼籌算從1944年4月起,凡雲龍級製作全數用同一標準圖紙,內部改稱軸心級。
“帝國航空產業出產的部件常常不能互換,基孔製搞得非常差,而德國造飛機零件隨便那裡都能用,一樣是點竄後的零式發動機,圖紙一模一樣,德國培養是比國造馬力大、毛病低還不漏油,真是氣死人了!這就是小作坊和大產業出產的辨彆,難怪很多東西從德國買比本身造還便宜……彆看人家野生比我們貴很多,出產出來本錢卻更低,乃至於人家先賺了一道錢給我們還要便宜!”大西瀧治郎苦笑道,“戰役期間這就是產業傾銷,可戰役期間巴不得這類傾銷越多越好,畢竟那裡去買現成的高質量軍器呢?”(未完待續。)
有人頓時辯駁:“這不成能,德法意三國有製作雲龍級的程度我不思疑,荷蘭勉強也有,可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這些國度或許能建2.5萬噸級的船舶,造航母不成能吧?”
德國元首解釋道:美國已經很強大、很富有了,我們一不要滅亡他,二不籌算侵犯他的國土,三不籌算劫奪他的好處,四我們隨時情願和他們實現戰役,美國群眾僅僅為了一個勝利的頭銜和本錢家的好處去死1000萬?我以為這不成能。日本和德國事為了國度崛起和民族莊嚴而戰,如果必必要付1000萬代價,我看能夠接管。”
鬆田千秋笑道:“最後我和你想的一樣,乃至比你還不開竅,但到歐洲親眼目睹德國坦禁止造流程後我就懂了,本來設備出產還能這麼乾。當時去觀光4號坦克出產基地傳聞德國一個月能造1500輛,我大吃一驚以為這絕對不成能,但實際上這數字另有很大潛力可挖。4號坦克裝甲是比利時人供應的,車輪、履帶是荷蘭人出產的,法國人造了變速箱和火炮,瑞典人供應了機槍,德國人本身造了發動機和觀瞄設備,然後同一在德國工廠總裝。現在傳聞德國人要把發動機技術也輸出給法國和意大利,德國此後隻出產極少數部件,大多數部件隻按標準圖紙發給各盟邦,把關質量驗收後同一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