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交易(7)[第2頁/共2頁]
“元首現在的交際戰略真是入迷入化啊。”哈哈哈哈,兩人一通大笑。
裡賓特洛普大笑:“現在情勢很好,如果敘利亞這張牌再打出來,我不信賴土耳其人能抵擋得住。”
設想一個在德國武裝攙扶下的庫爾德地區,薩拉若盧就不寒而栗,德國能送土耳其人這麼多軍器,就能送庫爾德人更多的軍器,歸正他們緝獲的東西多的是,這根基意味著庫爾德人立於不敗之地――一旦有風險,庫爾德武裝直接往伊拉克或敘利亞一躲就是了,莫非土軍還敢越境去打德國人不成?如果土耳其有如許的魄力和程度,早就接管美國人的援助對軸心國宣戰了。
“當然聽出來了,冇感覺他們以後的眼神都不一樣麼?”凱特爾笑道,“我們的坦克呈現在伊拉克、呈現在敘利亞就是最好的申明,這比甚麼樣的言語都有壓服力。”
“這動靜可不太妙……俄國人不要頓河火線了?”
“冇你想得那麼遠,他們隻要一部分波斯就夠了。”伊諾努搖了點頭,用手比劃了一下輿圖,“從摩蘇爾解纜去巴庫隻要700多千米,從我們這裡走比從波斯走還便利,不然你覺得德國飛機不竭越境在乾甚麼?”
遵循當初合作,由裡賓特洛普賣力為德國的戰事停頓和巨大勝利吹牛,然後肆無顧忌地拉攏土耳其軍隊高層投入對蘇作戰,而凱特爾的態度則相對“務實”,總用恰到好處的例子與究竟來證明德外洋長不美滿是吹牛――德國確切在這麼考慮,不過詳細計劃另有待於調和。這既充分表達了企圖,又不會讓土耳其人感覺很狂。裡賓特洛普的酒冇少喝,而凱特爾根基冇如何碰。
“美國人的5億美圓你不動心?”
“這麼說,此次德國人對我們是來真的?”
“讓我好好想想。”一想起美國和德國的態度,伊諾努就感覺非常憂?。
“凱特爾總長冇多說甚麼,倒是裡賓特洛普外長口無遮攔地說奇特於我們對俄國人的態度,舉了芬蘭的例子、舉了羅馬尼亞的例子,表示我們能夠藉機光複國土――乃至不必對英美宣戰。”薩拉若盧苦笑道,“如何辦,這話連我都有點動心了,明天他們見了軍方高層以後,必然會冒死鼓動他們――我又不能攔著不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