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城堡(7)[第1頁/共3頁]
“隻要出動馬利諾夫斯基同道的獨立個人軍履行反登岸作戰……他們離這不過200千米,3天內完整能夠趕到。”
一向冇說話的朱可夫俄然苦笑起來:“說不定真打不過,25萬人不成能一次性投入疆場,馬利諾夫斯基同道一次頂多能派出1個坦克軍,1-2個步兵軍去打擊……”
至於質量,伏羅希洛夫是這麼解釋的:“歸副本來T-34裝甲鋼碰上虎式或者4號坦克或3號突擊炮也會被一炮洞穿,質量再差點也是一炮洞穿,作戰時辨彆不會很較著,我們的裝甲兵要英勇一點,與仇敵近戰、亂戰,那樣就有得勝機遇。”
世人苦苦思考:阿特勞是裡海北岸都會,距阿斯特拉罕超越350千米,假定德軍真在此登岸,扼守阿斯特拉罕的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必定來不及救濟,而散落裡海四周的其他後備兵力完整就是民兵程度,底子打不過精銳的德國空降兵或裝甲師。
“發明德軍登岸詭計後,英地中海艦隊反擊打擊,但尚未到達疆場便被德軍轟炸機機群毀滅,所謂德意在地中海的水兵主力全軍出動,地中海艦隊寡不敵眾的說法底子就不是究竟――早在德意艦隊到達疆場前,英國地中海艦隊就已被清算掉了。”華西列夫斯基歎了口氣,“德軍登岸軍隊登陸後,當即堵截蒙哥馬利所部的退路與補給線路,30萬全部武裝的英國軍終究被不到20萬德軍毀滅在戈壁裡,然後德軍順勢囊括全部中東與埃及,而趕去救濟的英美援助艦隊和登岸軍隊則在非洲之角海疆一頭撞上日本結合艦隊主力,近乎全軍毀滅……”
“以是,我們不能藐視德軍的登岸才氣,在裡海敵我兩邊都冇法投入大噸位兵艦的前提下,把握製空權,能有效操縱S艇和登岸艇的德軍登岸上風乃至比之前更大,就目前把握的諜報來看,那兩個精銳的傘兵旅還在隆美爾部下。”華西列夫斯基悄悄將代表隆美爾的藍色小旗往烏拉爾河河口的阿特勞一插,“假定德軍先以2個空降旅節製本地一線,然後第一波登岸一個裝甲師又一個步兵師,諸位以為會呈現甚麼結果?”
“400輛?”統統人都目瞪口呆,但很快又豁然,德國裝甲師一向都不好惹,帶字頭的裝甲師更是難啃的硬骨頭,很多人都與大德意誌師、維京師交過手,曉得此中真假。鐵木辛哥臉漲得通紅,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劈麵的裝甲師不好惹。”華西列夫斯基無法地歎了口氣,“目前得知隆美爾手裡有2個裝甲師,一個是大德意誌師,一個是黨衛軍維京師。同道們,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這是很難對於的仇敵――一個師具有的坦克超越了400輛,比我們一個坦克個人軍還略多一些。”
赤軍目前比數量範圍急劇降落更可駭的是技術設備的機能與質量也在快速降落,以坦克為例,目前赤軍坦克軍隊根基設備是T-34/76,少部分換裝最新產的T-43,新坦克(T-34/85與IS-1)雖已明白了設想方向,但夏季到臨前冇法停止量產,倒是改進了前部裝甲厚度、改良吊掛機構的T-43獲得了比汗青更好的生長契機――某種意義上說,T-43更靠近於4號G型的改進思路。
世人冇說沿裡海沿線設防如許的傻話,裡海海岸線超越1500千米,並且因陸相內生,實在更像一個大湖,沿岸陣勢平坦,到處都是能夠登岸的處所,分兵扼守就是到處不設防,隻要事前擺設近似於馬利諾夫斯基如許的獨立個人軍作為戰區預備隊,在收到敵軍登岸諜報後當即停止反登岸另有一絲但願。如果裡海區小艦隊能實在闡揚感化,則環境會更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