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攻略(4)[第1頁/共3頁]
到厥後發明結合艦隊主力投入北美、巴拿馬作戰後,對印度洋的節製更趨弱,除靠近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角的阿拉伯海占有絕對上風外,其他底子就有力監控,印度與南非之間的職員和商品來往仍然保持了中等範圍的格式,隻是要繞個大圈,不能貼著東非沿線走,必須繞道馬達加斯加島核心。直到5月份該島失守後,這條通道才終究斷絕,但印度與澳大利亞之間的物質來往仍然在持續,撥給駝峰航路的物質首要也從澳大利亞轉運而來。
對英國人隻要服從不肯出兵的行動,哪怕史迪威故意偏袒也感覺開不了口,他一樣不想讓美國陸航為英國人火中取栗,一來二去,反攻緬甸的打算不竭今後遲延,直到日軍第15軍牟田口廉也中將向東京陳述要求主意向印度打擊。
擔負主力、耐久擺設在印、緬一線的東部個人軍改組為第14個人軍,由歐文中將擔負司令官,轄第15軍(第5、7印度師、第81西非師)、第4軍(第17、20、23、26印度步兵師和第254印度坦克旅)、第33軍(第2英、第36印度步兵師),總兵力超越20萬人;
該作戰打算引發了緬甸日軍的內部爭議,參謀長小畑信良少將果斷反對,以為兵力不敷、補給也不得力,全部作戰打算非常一廂甘心,“完整忽視了敵軍的抵當”。牟田口廉也強行要求鞭策,吵到厥後向東京打電報要求撤換本身的參謀長,但最後下來的成果卻令統統人大跌眼鏡:主張打擊的牟田口廉也被大本營調回海內轉入預備役,這還不是最讓人震驚的,最莫名其妙的是本來擔負第14軍軍長,已轉入預備役的本間雅晴中將重獲啟用,擬擔負緬甸15軍軍長職務。
南部主力又稱12個人軍,由設在錫蘭的陸軍司令部同一批示,本來是要與第14個人軍一起編組為第11個人軍群,但日本截斷印度洋對外聯絡,英國方麵認識到了錫蘭職位的首要,將該個人軍伶仃設立,除印度南部的第3師印度師、第2非洲師外,錫蘭島上的兵力首要包含第19、25印度師、第50坦克旅和第99印度步兵旅。
東久邇宮稔彥王先搖點頭、又點點頭:“困難很大,冇牟田口廉也說的這麼悲觀,但如果有得力將領,我們完整能夠一戰。”
三方衝突最集合的核心就是反攻緬甸。史迪威一力鞭策此事,******考慮打通滇緬公路無益於物質運送也比較主動,但印度方麵卻回絕派空中軍隊參與,頂多出動空軍意義一下,乃至以為中國駐印軍的終究目標纔是幫手英國光複緬甸——中國出兵打跑日本然後讓英國領受緬甸。這讓蔣極不對勁,他以為如果由中國軍打擊這10萬日軍,冇有30萬人蔘與、支出10-15萬傷亡絕對拿不下來,哪怕雲南邊向擺設有這個兵力也不能這麼乾,莫非英國人便能夠在一旁看著中國人流血捐軀、與日本人打死打活然後在最後把勝利服從白白摘走?
本來英國在印度還駐紮有東方艦隊,但第一次錫蘭海戰被南雲批示矯捷艦隊踐踏了一頓,厥後又被堀悌吉在印度洋戰役中打得近乎全軍毀滅,是以皇家水兵在印度除了2艘幫助巡洋艦,4艘擯除艦和10幾艘遠洋巡查炮艇或補給船外,幾近冇甚麼氣力存在,但在孟買、加爾各答、科倫坡、亭可馬裡等地另有一些岸防、防空、陸戰軍隊,統統歸屬水兵批示的職員拚拚集湊大抵還能堆積1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