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攻略(4)[第1頁/共3頁]
該作戰打算引發了緬甸日軍的內部爭議,參謀長小畑信良少將果斷反對,以為兵力不敷、補給也不得力,全部作戰打算非常一廂甘心,“完整忽視了敵軍的抵當”。牟田口廉也強行要求鞭策,吵到厥後向東京打電報要求撤換本身的參謀長,但最後下來的成果卻令統統人大跌眼鏡:主張打擊的牟田口廉也被大本營調回海內轉入預備役,這還不是最讓人震驚的,最莫名其妙的是本來擔負第14軍軍長,已轉入預備役的本間雅晴中將重獲啟用,擬擔負緬甸15軍軍長職務。
團體而言,印度方向的英國空中軍隊一共包含17個師級番號,8個旅級番號,然後加上皇家空軍駐印軍隊、中國駐印軍、美國駐印陸軍航空隊等,總兵力超越40萬。
大英帝國當然不能將印度讓給日本,但也不能容忍美國、中國將手伸到印度來,這纔是蒙巴頓和英國上一向對史迪威不冷不熱、陰陽怪氣的啟事地點。在英國人眼裡,依托現有兵力,對於日本擺設在緬甸的15軍綽綽不足了——對方一共隻要10萬軍隊,飛機不到100架,日本最好的97坦克在英國人眼裡也完整不值得一提。
但這類小範圍的偷運實在結果不算差,從中東退下來的第10個人軍就是靠如許的儘力才勉強規複了元氣。並且皇家水兵對情勢判定很精確,結合艦隊固然頒發聲明封閉北印度洋,但實際上艦隊主力一向在參與作戰,底子不成能真正封閉如此大的一片陸地,大型船隊說不定會有喪失,小範圍運輸完整不消怕。
對英國人隻要服從不肯出兵的行動,哪怕史迪威故意偏袒也感覺開不了口,他一樣不想讓美國陸航為英國人火中取栗,一來二去,反攻緬甸的打算不竭今後遲延,直到日軍第15軍牟田口廉也中將向東京陳述要求主意向印度打擊。
第10個人軍與本來駐印軍隊連絡後仍稱第10個人軍,不過該個人軍氣力較弱,名義體例一共6個師,此中3個從伊朗疆場敗退的軍隊經彌補後,滿員率仍然不到70%;
這類抱怨與“混亂”傳到羅斯福耳朵裡,就使他誤覺得丘吉爾不想保衛印度。
綜合起來,全數英國軍隊差未幾有12萬,印度軍隊25萬(由英國人擔負軍官)。而25萬印度軍隊中又要辨彆隔來,有幾個是純粹錫克人、廓爾咯人構成的軍隊,總兵力約莫在2萬擺佈,戰役力非常強,乃至比純粹英國軍隊都強,而其他20多萬印度軍隊就不值得一提了,但比起緬甸方麵臨時組建的緬甸獨立軍和暹羅的皇家陸軍,程度仍然要高一點。
實際上,美國對英國保衛印度的設法體味得並不清楚,英國實在對保衛印度投入了很大熱忱和儘力。
就連石原莞爾的背景,東久邇宮稔彥王也非常吃驚,大要上他毫不躊躇地具名放行,但暗裡卻問石原莞爾為甚麼遴選本間雅晴如許出了名的怯懦鬼擔負軍長?
實際上英國人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他們將印度視為本身的禁臠,底子不想在印度遭到較著威脅前讓美國人插手,駐印軍也好、美國航空隊也好,都是當初日本在緬甸策動守勢時手忙腳亂的臨時擺設,遵循英國方麵的設法,一旦緬甸戰事告一段落,印度冇有特彆嚴峻威脅時,這些軍隊都應當清理出去。
在亨利-梅特蘭-威爾遜大將率從伊朗敗退的第10個人軍殘部退入印度後,英國方麵敏捷對印度兵力停止了重整,團體分南、東、西北3個個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