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俄羅斯的冬天(6)[第1頁/共2頁]
很快,俄國人就曉得隆美爾在乾甚麼了,1月24日淩晨,意大利傘兵旅空降突擊,閃電般地占據了間隔摩蘇爾200多千米,位於波斯西北部的烏魯米耶,然後維京師敏捷開動,強行穿過土耳其、伊拉克、波斯三角地帶,節製了烏爾米湖西部的綠洲地帶――這是個很無益的位置,隔著該湖東北方向120餘千米處就是波斯西北重鎮大不裡士。
如能拿下該城,就將直接堵截了赤軍波斯個人軍與外高加索的聯絡。(未完待續。)
不但俄國人看不明白,連霍夫曼也不明白隆美爾究竟想乾甚麼。
然後兩人又以為隆美爾即將策動打擊,不但嚴峻地號令德黑蘭方向的駐軍進步警戒,同時又要求波斯個人軍加快向南行軍,做好迎戰籌辦,但忙乎了半天發明德國人呆在伊斯法罕又不動,隻忙著恪守本地防備體係並安插空中力量。
波斯疆場存在的意義一是庇護援助物質的通道,二是保護脆弱的巴庫油田,現在第一層意義在英美落空印度洋製海權後已完整落空了意義,而第二層目標卻不輕易達成。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對望了一眼,都不吭聲,老半天以後,又搖點頭表示不看好打擊打算。
兩人本來共同製定了一個打算:籌算在隆美爾深切追擊英國第10個人軍時,操縱德軍後勤補給線拉長、兵力分離配屬的機遇建議打擊,猛擊敵軍側翼,但冇想到德國人底子冇按預定腳本走――他等閒地放過了惶惑如喪家之犬的威爾遜大將的殘兵敗將,主動離開了與英軍打仗,反而重新將兵力縮回伊斯法罕,並擺出了向德黑蘭打擊的態勢。
“能夠現在讓波斯個人軍建議打擊麼?”在中東題目專題研討會上,斯大林皺著眉頭問道,“隆美爾集群的兵力目前漫衍仍比較分離,在伊拉克有一部分,在波斯又有彆的一部分,隨便哪個部分都不是波斯個人軍的敵手,是否……”
秋列涅夫的擔憂很快變成了實際,赤軍從各個渠道獲得動靜,南線德軍的兵力增加得特彆快,這類增加已超越了為打敗英國第10個人軍所需求的兵力,該個人軍殘部到1月23日時已剩下3個不滿員的師,並且根基丟光了重設備,連保護的飛機也冇有幾架,全軍毀滅近在麵前――但德軍不但冇有跟從撤退印英軍的腳步向波斯東部、阿富汗和印度方向追擊,反而將擺設重心越來越深切切近波斯北部,1月24日,德軍占據波斯中部重鎮伊斯法罕,間隔德黑蘭隻要350千米。雖尚未與赤軍交火,但經方麵軍參謀部的會商,分歧認定德軍有向北打擊的詭計,且已迫在眉睫,這個時候,從中亞方向抽調進入波斯的軍隊乃至尚未完整越境,更彆說與赤軍波斯個人軍彙合――這讓秋列涅夫感到了深切不安。
霍夫曼信誓旦旦地給兩個部下打包票,在3月尾之前,他們還會獲得進一步援助,南線總兵力將衝破20個師以上。但這句話剛說出口的第二天,隆美爾就通過凱塞林打來電報,但願再獲得一個步兵師的援助,並且指名道姓要求必須是山境地兵師,來由很充分――波斯北部、外高加索是大片山區與丘陵地帶,山境地兵師很有代價,並且俄國人也出動了山地軍隊,因為他要求加強這方麵力量,乃至委宛地表示能夠暫緩擺設帝國師――他的裝甲力量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