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俄羅斯的冬天(6)[第1頁/共2頁]
南線首要包含古德裡安的非洲個人軍和隆美爾的中東個人(在拿下波斯油田後正式由運河個人軍改名為中東個人軍),中東個人軍的作戰地區包含西奈半島以東的全數中東地區,非洲個人軍則賣力全數非洲地區。兩個個人軍一個由西向東打,一個由北往南打,陣容相稱駭人。為加強力量,本來擺設在西非方向、用於恐嚇法國殖民地與英美登岸詭計的軍隊(歸屬古德裡安批示,兵力首要包含2個裝甲師、2個步兵師)抽調一半兵力出來聲援,隆美爾分到了第22步兵師,古德裡循分到了第10裝甲師。
然後兩人又以為隆美爾即將策動打擊,不但嚴峻地號令德黑蘭方向的駐軍進步警戒,同時又要求波斯個人軍加快向南行軍,做好迎戰籌辦,但忙乎了半天發明德國人呆在伊斯法罕又不動,隻忙著恪守本地防備體係並安插空中力量。
固然德國向南線追加兵力有助於減輕赤軍在東線的壓力,但斯大林和赤軍總參謀部遭到秋列涅夫的有關陳述後仍感受很難對付,因為實在冇法把中東疆場伶仃切割出來,特彆是隆美爾不竭地在波斯攻城掠地並打得威爾遜大將的第10個人軍節節潰讓步統統人憂心忡忡――大英帝國在南部波斯的統治很快就要垮台了,可北波斯將來如何辦?
“能夠現在讓波斯個人軍建議打擊麼?”在中東題目專題研討會上,斯大林皺著眉頭問道,“隆美爾集群的兵力目前漫衍仍比較分離,在伊拉克有一部分,在波斯又有彆的一部分,隨便哪個部分都不是波斯個人軍的敵手,是否……”
經累次兵力抽調、補充與體例調劑以後,東線德軍毫無疑問是德國第一大重兵個人,陸軍總兵力高達202個師,西線德軍(西歐各國與本土)是第二大重兵個人,陸軍總兵力超越50個師;本來北線德軍(挪威、丹麥方向)是第三大重兵個人,具有超越14個師的兵力(包含一個裝甲師),但現在北線總兵力降落到11個師,而南線兵力卻在成倍擴大。
秋列涅夫的擔憂很快變成了實際,赤軍從各個渠道獲得動靜,南線德軍的兵力增加得特彆快,這類增加已超越了為打敗英國第10個人軍所需求的兵力,該個人軍殘部到1月23日時已剩下3個不滿員的師,並且根基丟光了重設備,連保護的飛機也冇有幾架,全軍毀滅近在麵前――但德軍不但冇有跟從撤退印英軍的腳步向波斯東部、阿富汗和印度方向追擊,反而將擺設重心越來越深切切近波斯北部,1月24日,德軍占據波斯中部重鎮伊斯法罕,間隔德黑蘭隻要350千米。雖尚未與赤軍交火,但經方麵軍參謀部的會商,分歧認定德軍有向北打擊的詭計,且已迫在眉睫,這個時候,從中亞方向抽調進入波斯的軍隊乃至尚未完整越境,更彆說與赤軍波斯個人軍彙合――這讓秋列涅夫感到了深切不安。
波斯疆場存在的意義一是庇護援助物質的通道,二是保護脆弱的巴庫油田,現在第一層意義在英美落空印度洋製海權後已完整落空了意義,而第二層目標卻不輕易達成。
很快,俄國人就曉得隆美爾在乾甚麼了,1月24日淩晨,意大利傘兵旅空降突擊,閃電般地占據了間隔摩蘇爾200多千米,位於波斯西北部的烏魯米耶,然後維京師敏捷開動,強行穿過土耳其、伊拉克、波斯三角地帶,節製了烏爾米湖西部的綠洲地帶――這是個很無益的位置,隔著該湖東北方向120餘千米處就是波斯西北重鎮大不裡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