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中東(3)[第1頁/共3頁]
除作戰以外,他比來在思慮的中間話題另有一個――軍隊的體例與整編。
“請他們儘力對峙,我部在48小時內趕到。”
作為裝甲師的核心,裝甲團力質變得空前強大,下設4個裝甲營,同時每營體例均增加一個連,團體達到4營16連製的範圍。此中3個營是坦克營,全數同一設備4號H型,每個坦克排5連坦克,一個裝甲連22輛(4個坦克排20輛+連部2輛),一個裝甲營高達92輛(4個裝甲連88輛+營部4輛),除3個坦克營以外另有一個坦克殲擊營,按照需求設備三號突擊炮或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是以裝甲團滿編後坦克總數會達到284輛(3個坦克營+團部8輛),彆的坦克殲擊營另有92輛裝甲車輛。整編後的1943型裝甲師總人數將在2萬人擺佈。
固然坐在密封性較好的裝甲批示車裡,維京師師長米達麥亞-斯坦因納仍然能聽到內裡傳來的宏亮歌聲,這首軍歌是維京師在克裡特島上練習兩棲登岸作戰後纔開端傳唱起來的,最後隻是軍隊為調度艱苦的練習氛圍而自發歸納的,因為維京師的兵員來自多國,厥後越來越風行,除德語版以外另有多種西歐、北歐語係版,本來歌詞中還隻要兩大洲,等軍隊一跨過西奈半島,開端征服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等中東國度並籌辦橫掃小亞細亞時,機警的兵士們主動將其改成三大洲了。
現在進軍的感受彷彿又回到了巴巴羅薩剛開端時狂飆突進的好日子,乃至比俄國火線作戰還完美:地上是一望無邊的戈壁和戈壁,隻要燃油和補給跟得上,是絕佳的裝甲作戰地形;頭頂是強有力的空軍保護,前麵是不堪一擊的仇敵――不但戰備和數量少得不幸,作戰意誌比起俄國人來不曉得弱多少。而維京師顛末東線一年半戰役的浸禮,戰役程度更加成熟,設備、兵士、批示體係的共同度也處於最好狀況。
“隆美爾元帥急電,鑒於摩蘇爾、巴格達方向敵軍兵力微小,已號令斯圖登特將軍批示傘兵旅去巴格達空降,請我師分出有力量力共同打擊,他已號令大德意誌師直接轉道向南打擊巴士拉。”
有關整編的內部傳聞一向都在傳播,傳聞元首一改喜好抽調軍隊組建新軍隊的風俗,明白以現有軍隊整補為最高優先級,還規定1943年裝甲師數量就是國防軍28個,黨衛軍7個,統共35個,在這35個裝甲師冇完成改編之前臨時不考慮組建新的裝甲師。厥後在世人激烈要求之下,政戰略微開了一個小口兒,加了2支軍隊:一支是空軍的飛翔堡壘裝甲旅進級為裝甲師,另一支是由各裝甲兵黌舍抽調職員構成的裝甲教誨師,如許總的裝甲師數量達到37支。
我們是英勇恐懼的維京師;
按照總參謀部的安排,1943型裝甲師將用1年時候完成整編,團體分3批完成,一向作為精銳的維京師天然也在首批行列。但斯坦因納並不滿足於首批,他的目光投射到了更遠的處所,因為1943型裝甲師除標準型號以外另有2種亞型。
總參謀部已將新的1943型裝甲師體例發下來了,在經曆1942年下半年裁軍擴師過程後,最高統帥部對師一級體例的調劑和晉升有了更大行動,而裝甲師則是重中之重。
“我們是英勇善戰的維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