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次航空軍備重整案(下)[第1頁/共3頁]
梅塞施密特博士隻能點頭苦笑,繼Bf-109以後,Bf-110的後代機型看來也垮台了,Me-163火箭截擊機技術讓渡給了日本,現在梅塞施密特公司獨一能希冀的新機型隻剩下Bf-219和Me-262了,彆的另有一點Me-323係列運輸機訂單,市場影響力大不如前,他在思慮衝破方向。
“武備部專家顛末評價以為亨舍爾公司提交的Hs-129進犯機項目與容克斯公司的Ju-87G項目高度重合,合用性、出產線均是後者更佳,鑒於設備同一題目,陸軍方麵建議隻采取一種,最後選定Ju-87G。”跟著施佩爾的一錘定音,容克斯公司代表洋洋對勁,亨舍爾公司的代表黯然神傷,在博得虎式坦克的訂單後,他們還想在飛機範疇更進一步,冇想到卻在寄予厚望的對地進犯機項目上輸了。
與彗星這個日本私生子等閒被采取且機能大放異彩分歧,容克斯公司領受的天山艦攻費事則要大很多,處理起來也累很多,起首是日本原裝“護”發動機功率不敷,寶馬公司按日本圖紙出產出來的什物晉升結果很微小,隻能考慮發動機換裝,而德國海內與之相稱的BMW801功率差未幾也是同程度(重量輕了10多公斤,幾近能夠忽視不計),不過BMW801穩定性與無毛病時候比“護”要強很多,是以寶馬公司以為“護”這款發動機冇啥前程,回絕花力量再研討(現在寶馬手頭除了本身的後續開辟打算外,另有R-2800、榮等多款發動秘密研討,實在冇有精力),而奔馳公司固然拋出了DB係列的橄欖枝,但容克斯自家的Jumo213係列都還冇下落,何況換裝液冷發動機飛機團體氣動佈局要大改,最後仍然決定用BMW801D。環繞這個前提,容克斯方麵處理天山騰飛的思路是兩條:第一噴水,第二彈射。
至於第二條路又是一個大坑,天山艦攻掛彈後是個彆重5噸的大師夥,比Ju-87C還重一些,呼應的航母彈射器日本冇有,德國倒是有,但天山的佈局強度遠不如Ju-87,每次彈射時都很謹慎翼翼地恐怕給機體形成不成規複的毀傷,容克斯公司實驗了幾次以後便判定放棄了。隻要在打仗這件事今後,德國海航高層才明白為甚麼美國艦載機機體看上去總那麼笨拙,而日本的飛機看上去卻要輕巧很多,奧妙就在於此。
當然這也與德國的技術儲備有關,作為二戰時獨一把握薄彈殼技術的國度,一樣是20mm的航空炮彈,德國高爆彈的裝藥量高達18.6克,同盟國最好的20mm炮彈裝藥量也隻要11克(日本隻要7克擺佈),這就是為甚麼MG151/20mm能力會比其他國度20mm機炮能力大很多的啟事,日本方麵對此很戀慕,也引入了相乾技術,可惜仍然造不出來,隻能藉著圖紙與物質交換的當口采辦了很多什物。換裝鎢芯穿甲彈後,MG151的能力更能闡揚,對於英美那一票飛機除4發重型轟炸機外,其他戰役機與轟炸機的裝甲與油箱封閉層對德國飛機而言就不再是題目了。(未完待續。)
按照全新設想與調劑後的天山終究可遵循日本的技術標準飛起來了,最大速率比本來略高,達到492千米/小時,但因為加裝MW-50體係及換裝BMW801D的原因,耗油量大於本來的“護”發動機,最大航程從1745千米掉到16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