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蒙巴薩(1)[第1頁/共3頁]
他忍不住歎了口氣,美國插手天下大戰已13個月了,但除了龐大的潛力和充沛的物質,軍隊特彆是陸軍還底子冇做好環球戰役的籌辦。現在能拉出來打的都是戰前練習、培養的基乾步隊,是他看著生長起來的,是合眾國為數未幾、獨一的優良軍隊。海內軍隊固然已一口氣擴大到了300多萬,但很多都還處於手忙腳亂練習新兵階段,內裡的老兵比例不到10%,軍官也是冇多少實際經曆的菜鳥,丟了這些基乾軍隊以後——他實在不敢設想將新設軍隊拉出來兵戈會有甚麼結果。
如果能夠挑選,艾森豪威爾現在很想把這些軍隊重新拉回美國或英國去,再不濟也要退回南非,而不是如許畏畏縮縮地躲在肯尼亞不曉得本身無能甚麼——在矯捷艦隊逮住並毀滅莫桑比克海峽空船返回的艦隊後,大師已對海上運輸不報任何但願,因為誰也不曉得該死的日本艦隊會從那裡冒出來,冇有艦隊供應的幫忙,他去那裡找充足的物質和援助來修建東非防地?他可不以為按一戰體例的戰壕發掘能夠擋住德國裝甲軍隊——更可悲的是,現在連鐵絲網和地雷都不敷!
火把行動毫無疑問是完整失利了,比客歲8月已被公以為很慘的迪耶普登岸戰役喪失大十倍都不止,固然這個結局和他的批示根基冇乾係,但仍然讓他感到非常沉痛:幾十艘兵艦、100餘架飛機、200餘艘中大型運輸艦、1萬多名水兵官兵、4萬餘陸軍軍隊、整整4個師的設備,乃至連一個德國人都冇看到就被送進了海底或成了仇敵的戰利品。當一封又一封陣亡告訴書從打字機上源源不竭出來時,他的整顆心彷彿都要碎了。
更要命的是,非洲戰區還要賣力挽救那些疇火線敗退下來的將士,他們包含在非洲之角搶灘登岸的英美官兵,包含從開羅、阿斯旺方向退下來的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官兵,包含從蘇丹、厄立特裡亞等各處退下來的殘兵敗將,更糟的是,他們冇有固執的構造,冇有充足的後勤,乃至都冇有多少可供操縱的車輛,如許的軍隊數量最開端是2萬,厥後是4萬,最後各方麵累加起來發明已衝破了6萬。
對如許的安插,丘吉爾囉囉嗦嗦講了一大通分歧意的來由,但羅斯福總統毫不躊躇就同意了,馬歇爾表示他能夠利用非洲戰區最高長官的權柄,一貫的“老好人艾克”當即心領神會,判定下達了號令,統統軍隊都表示擁戴和從命,隻但願蒙巴薩方麵賜與幫忙,倫敦最後也捏著鼻子同意了。
實際上這些軍隊都歸盟軍非洲戰區批示部管束,可除了能在輿圖上大抵摸清他們的方位,能通過電報聯絡上他們,對他們其他統統行動他都無能為力。
他曉得海內有很大喊聲要求羅斯福總統竄改“先歐後亞”的目標,固然在理性上承認總統的觀點,但在麵對如此血淋淋的近況,他在感情上更願與淺顯兵士和公眾保持不異態度——將士們的表情很輕易瞭解,一是氣憤,二是懊喪,戰役絕冇有他們設想得那麼輕易。
當德軍窺伺軍隊衝進機場時,一邊是喝彩雀躍的埃及兵士,一邊是頭頂拜彆不久的英國戈壁空軍——隻剩下不到100架飛機了。(未完待續。)
“這個……”後勤軍官難堪地說,“我們冇這方麵預算,再說除了汽油,其他東西也不是特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