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北宅的咆哮(2)[第1頁/共3頁]
乾這件事他們是有底氣的――不但統統兵士都表示擁戴,在向澳、新海內民選議員哭訴後也激起了滔天肝火,更有人提出為甚麼要調派軍隊去歐洲參戰?德國人又冇打我們。是以整件事最後隻能不了了之,連帶英國軍隊一起向南撤退――而這一點又違背了丘吉爾當初對埃塞俄比亞人的承諾,搞得他裡外不是人,為此不得不再次接管議員質詢。
美國人也確切不斷念,嘗試通過快速商船偷偷摸摸給肯尼亞運送物質,但一來德國飛機和U艇盯得很緊,商船幾近冇有能活著到達肯尼亞沿岸的;二來蒙巴薩港口已被完整粉碎,幾近冇法運輸,除非先行建立野生船埠。非洲戰區顛末評價後以為見效太慢,緩不濟急,最後還是挑選完整空運,不然憑現有轟炸機群,真考慮建野生船埠的話美國事能夠對奔巴島和桑給巴爾的德軍停止大範圍空襲的。
實際上美國陸航還是折騰出了花樣,氣候好時,非洲航路隔天能有100多架次的飛機從南非到達肯尼亞,均勻一天空運量可達500-600噸,雖不必為7萬人空投糧食,但運輸範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燃油且必須耗損在半途,以是非洲戰區每天真正能到手的補給不超越200噸,德國最高統帥部對此做過預算,以為風險不大――非洲戰區靠這點物質供應程度保持不了5萬以上軍隊的作戰。
前去肯尼亞的海上通道已被軸心水兵掐斷,南非到肯尼亞的陸地間隔超越5000千米,並且根基冇成體係的鐵路或公路網能夠操縱,迫不得已的“美利堅物流公司”隻能敏捷構造空中運輸――大量物質通過空運停止補給,硬生生構建起了高出南非開普敦與肯尼亞內羅畢的非洲航路。因為整條航路的直線間隔過遠(超越4000千米),還特地在半途設一個加油中轉站――位置選在了讚比亞。
布魯克元帥的描畫光鮮勾畫了非洲戰局的近況:
在德國空襲蒙巴薩港口、占據奔巴島與桑給巴爾島以後,包含蒙巴薩在內的肯尼亞海岸就被完整封閉,此時共有將近7萬英、美非洲戰區軍隊滯留在肯尼亞境內,對各種物質需求極其火急。糧食肯尼亞根基還能當場處理,但其他作戰資本非常緊缺,特彆是從埃及撤退下來的英國各軍隊、從非洲之角撤退下來的巴頓等部除隨身輕兵器外,幾近變成徒手兵,再加大量的傷員和其他布衣,非洲戰區急缺燃料、藥品、軍器等供應。
非洲戰區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中將自以為本身批示兵戈的才氣不如巴頓,但乾這項事情非常得心應手,因而司令部高層敏捷構成了默契合作,艾森豪威爾主抓全域性並側重後勤與辦理,巴頓和拉姆斯登主抓英美官兵的練習與整編,度過最後的慌亂以後,大部分軍隊都安寧了下來,各種建製與構造慢慢規複。
以布魯克元帥為代表的軍方高層顛末細心研討得出一個結論:要挽救非洲戰區光靠空中補給是不可的,哪怕現在非洲戰區齊裝滿員也不見得能打過德國非洲個人軍,是以必須追加兵力,然後他們以英國空中軍隊數量奇缺、裝甲軍隊尚在練習為由,但願美國向非洲增兵。潛台詞很較著,如美國不能或不肯增兵,那非洲戰區現在便能夠開端考慮向南非撤退了。
打來打去的戰果不大,還分外喪失了好幾架Fw-190,環境一向彙報到霍夫曼這裡,他通情達理地表示海航的重點是管住本地地帶,不要讓英美運輸艦疇昔,因為一條船的物質運送量即是盟軍用飛機運半個月,空中補給隨便讓美國人去折騰――他小我對此表示不看好。有了元首的明白唆使再加實際困難,德國飛翔員表情好的時候反擊去打一下,表情不好的時候就懶得看,比來一兩天已漸漸放棄了此類截殺任務,連動都懶得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