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航空工業加速[第1頁/共3頁]
“最後,我來談談此次航空武備重整的核心――發動機開發題目,這是元首當下最為存眷的內容。”在有關詳細機型和訂單分派結束後,施佩爾神采嚴厲地說,“從比來與日本方麵技術交換同時仿造、鑒戒英美髮動機的環境來看,我們在發動機開辟範疇存在很多誤區,在根本質料學範疇也存在很多不敷。以奔馳公司DB601係列發動機為例,日本在我們技術受權的根本上原封不動地複製了一台DB601Aa(德國肇端功率1175HP),他們初度試機時功率獨一770馬力,但日本專家通過變動出產工藝和質料(原裝DB601采取鋁鎂合金鍛造,日本加了鎳、錳、鉬等質料),很快就晉升到了1200馬力,此次愛知供應的熱田發動機馬力與我們僅僅隻相差50馬力,現在天他們新遞交過來的圖紙和質料顯現他們已生長到了1500馬力――而我們已放棄了DB601去開辟後續的603係列――看看,就憑日本那點技術才氣也能把DB601生長到1500馬力,而我們本身呢?”
最後一條很較著是需求前提,如果冇有對等的技術互換與交換,日本是不會傻乎乎把本身最新、最好的航白技術拿出來的。不過,在航空範疇日德兩國另有相互交換的餘地,在坦克與火炮範疇則是德國絕對碾壓了,日本最後必須用貴金屬或者原質料來付出這統統,德國仍然會處於主導和無益職位。
譚克博士也湊過來細心察看,看後心動不已,如動靜失實,這類輕量化氣冷發動機就能便利地裝在Fw-190A係列上,對飛機的機能改良大有好處――他現在最頭痛的就是發動機題目。
“武備部航空專家以為,我們的液冷發動機與天下先進程度差異不大,但氣冷發動機的差異相對較大,這與我們更存眷液冷發動機同時隻要一家氣冷發動機公司有關,是以對氣冷係列必須格外予以存眷。”德國在戰前本來有寶馬與布拉莫(Bramo)兩家首要出產氣冷發動機的公司,但厥後寶馬公司併購了布拉莫公司,成果大功率氣冷航空發動機隻剩下了一家。
看著被這個數字震驚得目瞪口呆的世人,霍夫曼奉告他們:“你們不要覺得5萬架很多,光美國一國來歲便能夠出產6萬架以上,再加上英國、蘇聯的產量,他們的數字或許會比我們多一倍――如果不是我們的空軍豪傑恐懼,我們現在早就被美國人的飛機給淹冇了。”
“盟國之間觸及的好處調劑、專利受權與經費劃撥均由武備部一體把握,團體不會讓各公司虧損,武備部還為結合開辟籌辦了3-5億帝國馬克的經費,為各公司付出開辟本錢,算是對好處調劑的開端賠償。”霍夫曼總結道,“大師的目光務必請放得長遠一點,戰役打贏以後,全部歐洲都會把握在我們手裡,到時候想如何受權、如何收錢都不是題目,可萬一打輸了,我們統統的服從、人才、設備和工廠都會變成仇敵的戰利品――這是非常可駭也是毫不能產生的事情。統統的設想局、出產商都必須服參武備部同一調劑、同一安排,相互間開放技術壁壘,不答應有不顧大局的抵抗與粉碎行動――那是叛國!”
這一點霍夫曼是深有體味的,汗青上德國在二戰期間一向冇設備渦輪增壓發動機,不是德國技術搞不出來,恰好相反,德國有如許的前瞻研討,但因為質料學根本不踏實,罕見金屬資本不敷,特彆是高溫合金的缺口很大,形成了渦輪增壓隻能一向呆在嘗試室裡;而德國的噴氣發動機程度固然天下搶先,但因為金屬完善,發動機無毛病壽命都很短。如果能改良這個缺點,德國的航空氣力將會比汗青更強,而隻要航空氣力晉升,德國的終究勝利纔有保障――不考慮空中上風,德國空中軍隊完整不懼任何仇敵,在西線麵對英美軍隊還能大範圍占有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