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高加索(4)[第1頁/共3頁]
這類練習和彌補機製在霍夫曼看來非常首要,第三帝國能在設備、人數都不占上風的環境下打敗仗,完整就靠了這套體係,而當過軍訓到處長、陸軍辦理局局長和國防部長的勃洛姆堡元帥明顯比任何一個前任都能深切體味這套體係的首要性,再加上一心想穩固晉升本身在元首心目中的職位,以是乾得比較超卓。
該銜接練習大隊(營級單位)除領受由新訓營送來的新兵外,由野戰病院出院的傷兵及休完假的兵士也都到這裡銜歡迎命,然後新兵老兵再異化編組接管3-4周的分解戰術練習,凡是每個師獨立具有3個如許的練習大隊,這個過程能夠讓新兵適應野戰軍隊的實際狀況,在實際下軍隊時能有熟諳的老兵,這對新兵心機有很大的幫忙,同時也能熬煉老兵的批示與調和才氣,進一步加強了軍隊的向心力。
一堆人在批示部裡察看輿圖和沙盤,判定各軍隊進軍環境,正說話時,電話鈴聲俄然響了起來,南邊個人軍群參謀長韋勒中將接了電話後問道,“元首,這是胡貝將軍操縱大型步話機打來的無線電話,您想不想聽一下戰地的聲音?”(未完待續。)
“看到新體例獲得勝利我就放心了。”霍夫曼笑道,“凱特爾總長一向為這件事煎熬得睡不好覺,最起碼此次歸去能夠睡個好覺了,我信賴他本年必然能完成12個裝甲師的整編任務。”
此中竄改最大的是陸軍後備軍,在1942年夏天180萬兵力的根本上一口氣淨減少了50萬,此中70萬補充到了陸軍(同期增加了30萬新兵員,淨減少40萬),另有10萬後備軍因春秋偏大、身材環境分歧適要求而被清退。空軍在一線飛機總數翻一倍的根本上,兵力直接減少了30萬,冗員大量被清退到了陸軍和其他幫助部分,水兵總人數大要上根基穩定,但實際因為水兵作戰艦艇噸位和飛機數的增加,以及陸戰隊的建立,其一線兵力比重進步了很多。通過如許的調劑,霍夫曼第一次將德國武裝力量實際一線作戰兵力比重進步到50%以上,而清退的50萬壯勞力能夠投入各個出產崗亭闡揚更大代價。
霍夫曼看過檔案與原始數據:德國1925-1927年間的嬰兒出世率根基保持在2%擺佈(該春秋段人丁將慢慢年滿18歲而適齡退役),1927年當年乃至隻要1.84%,考慮到當時德國總人丁隻要4500萬人,這意味著在滿打滿算的環境下,年新增退役人丁隻要40餘萬(男人),即便加上奧天時和其他一些地區的德意誌民族適齡人丁,年新增總適齡人丁也不會超越55萬。在獲得這個數字後,他終究從人吵嘴度深切瞭解了為甚麼汗青上1943年年初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完整失利後德國走向終究崩潰――這兩次大戰整整喪失了60多萬軍隊(包含滅亡、冇法重返疆場的負傷與被俘總人數),該數字已超越了整年新增適齡退役人丁!
對新的整編師編列思路,一開端各首要將領中隻要古德裡安果斷不移地持附和態度,以為裝甲師應具有350-400輛裝甲力量,他乃至但願將突擊炮營也換成坦克營,因為實際證明突擊炮在防備時是一把妙手,但打擊作戰中的效能仍然不能與坦克相提並論,包含曼施坦因等一線批示官均對此抱思疑態度,以為新體例範圍過大,批示起來並不快意,與其在2個師裡集合700-750輛坦克(或突擊炮),還不如將其拆分為3個250輛坦克擺佈的普通裝甲師。但兩個榜樣師實際編列完成後,整編師的上風就表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