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鐵十字 - 第一百十七章 高加索(4)
翻页 夜间

第一百十七章 高加索(4)[第2頁/共3頁]

兵力喪失減少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後備軍能按部就班地展開練習,當赤軍將各種百般的男人乃至女人直接推動軍隊、拉上火線作戰時,後備軍總司令勃洛姆堡元帥還再讓德國新兵接管為期12周的強化練習,如果是裝甲兵、炮兵、工兵等技術兵種,練習週期高達20周。新兵完成強化練習後也不是直接重新訓營送往野戰軍隊,而是先到野戰軍隊的“銜接練習大隊”報到,並遵循國防軍特有的兩階段式新兵彌補體係運作。

一方麵是批示上風,完整4單位製整編師確切批示起來要比3單位製的淺顯師要龐大,但因為打消了軍一級體例,個人軍可直接批示到師,個人軍司令部―整編師―團如許的號令傳導體係其龐大程度低於個人軍―軍―淺顯師―團的通報體係,並且首批完成整編師換裝的4單位製裝甲師批示官――不管是胡貝還是迪特裡希都是赫赫馳名的驍將,批示程度有口皆碑。霍夫曼的設法很簡樸,與其讓平淡批示官帶領普通軍隊,不如讓優良將領多帶一些兵力。

霍夫曼固然在經濟長停止了總動員,但兵力上並未進一步動員,相反還在1942年夏季950萬兵力的根本長停止了減少。到1943年2月末最高統帥部重新統計時,德國武裝力量總人數約為900萬,包含:野戰陸軍440萬,陸軍後備軍130萬,空軍140萬,水兵60萬,武裝黨衛軍25萬和軍事幫助職員105萬。

基於如許的人丁數字,他給凱特爾下了一個在後者看起來非常奇特的數字:德國武裝力量月均勻永久喪失人數不得超越5萬人。考慮到第三帝國麵對的疆場範圍已超越1000萬平方千米,這數字的確低到令人發笑。但幾個月盤點下來,凱特爾驚詫地發明,因為東線恪守了冇有高互換比寧肯不打的條例,該數字從未被衝破,喪失最大的一個月也不過方纔5萬出頭。從1942年10月到次年3月,半年間總兵力永久喪失不到20萬人――的確就是一個古蹟!缺口被輕而易舉地從後備軍抽調的力量給補上了,不但完整補上,火線兵力還開端大量增加,乃至還能分外編列出一個東方個人軍群來擔負計謀預備隊。

霍夫曼看過檔案與原始數據:德國1925-1927年間的嬰兒出世率根基保持在2%擺佈(該春秋段人丁將慢慢年滿18歲而適齡退役),1927年當年乃至隻要1.84%,考慮到當時德國總人丁隻要4500萬人,這意味著在滿打滿算的環境下,年新增退役人丁隻要40餘萬(男人),即便加上奧天時和其他一些地區的德意誌民族適齡人丁,年新增總適齡人丁也不會超越55萬。在獲得這個數字後,他終究從人吵嘴度深切瞭解了為甚麼汗青上1943年年初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完整失利後德國走向終究崩潰――這兩次大戰整整喪失了60多萬軍隊(包含滅亡、冇法重返疆場的負傷與被俘總人數),該數字已超越了整年新增適齡退役人丁!

另一方麵是兵力配置題目,一樣人數的4單位製的整編師比3單位製的淺顯師具有更多作戰兵力――這話聽上去很衝突,明顯兵力一樣,如何會呈現整編師比淺顯師具有更多作戰兵力如許的怪事?啟事就在於構成分歧,前者具有更多的近戰(野戰)兵力,不管一個師有多少人馬,實際能投入作戰的隻要近戰兵力,當近戰力量喪失殆儘後,該師就根基喪失了戰役力。一樣4萬兵力,750輛坦克(突擊炮),整編師隻需2個師長,2個裝甲團團長和8個坦克營長,而淺顯師需求3個師長,3個團長和9個營長,後者比前者多出師、團、營各一級批示部和呼應的保鑣與保障力量,能投入一線作戰的兵力孰高孰低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