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八章 黃月英歸隱 江北易主 孫權殞命 天蓬歸天[第1頁/共3頁]
“東吳諸將,程普周泰在小峴,黃蓋在九江,丁奉在宿遷,甘寧在淮陰,淩統在揚州,諸將分離,前無重兵,但以馬隊追擊陸遜,江北諸軍,皆崩潰矣!”
轉頭子視陸遜道:“今後事累卿矣!”
三將隨後追逐,來到射陽河邊,甘寧回望江東,目露沉淪之色,遐想當年項霸王表情,今方得明,暗歎莫非江東永為大漢所製乎?隻是冇想到,本身竟會與霸王同命,也不枉本身興霸之名了。
陸遜自領前軍,甘寧領後軍,乘夜解纜,其夕大雨淋漓,馬超所領各軍皆為北方人,夜間不便追逐。
孫權一聞此信,頓時氣阻,好輕易漸漸地迴轉氣來,若斷若續的道:“興霸一亡,江南無可為矣!”
趙雲領令,同著夫人馬雲祿帶領四將督兵直出舒六,合海軍來攻九江。
徐庶令吳懿守合肥,自同張飛督張翼、馬忠、關索、崔頎、龐豐、龐豫全軍七萬,打擊小峴,派流星探馬馳報馬超出兵日期,令馬超打擊淮陰。
但因江南不決,不敢自逸,手書授徐庶都督南征事件,節製諸將,又與書張飛,告以元帥遺命,當謹慎遵循,徐庶張飛,奉到手書,各自理睬。
馬超乘勢追逐,陸遜回兵救應,一節一節,退到淮陰,陸遜令甘寧守住淮陰,自領淮陰屯軍二萬,來救揚州。
到得揚州城下,一通鼓響,左有薑維,右有張苞,雙馬齊出,截住陸遜,正在危急時候,淩統領了全軍,開城殺出,救了陸遜,望瓜州便走。
二將自遵令不提。
“願與各位將軍,同心合力,蕩定江南,上報明主之知,下成先帥之誌。”
陸遜叮嚀暫不發喪,同世子孫登將孫權殯殮,葬在鐘山之麓,隨後舉哀,成服發喪,扶孫登即位,分頭報知程普黃蓋,清算海軍,守禦長江,以防馬超。
孫權聞報大驚,飛調九江海軍,來建業沿江戍守,又令孫靜領陸軍萬人,入揚州助淩統守城。
單說薑維三將,倍道兼程進抵盱眙,盱眙守將因前軍保護,未及防備,被薑維率兵奄至,馬上打擊,不到半日便被攻破,盱眙守將向揚州逃脫。
馬超到了淮陰,方知甘寧逃脫,隨即領兵來助文鴦馬岱二將,甘寧正與二將血戰,馬超縱馬來至陣前,叫道:“興霸,我軍已得了揚州,何不上馬歸降?”
馬超令諸軍討戰,吳軍都不睬會,馬超便欲攻城,薑維諫道:“主將不必性急,宿遷要地,吳人駐有重兵,控聞陸遜甘寧,皆來此地,若欲強攻,必傷士卒。”
陸遜聽得警報,令甘寧領兵二萬,助丁奉守宿遷,本身隨後亦領兵萬人向宿遷而來,叮囑二將:“馬超兵銳,江南卑濕,恪守以疲其師,然火線可決鬥。”
江東海軍開過對岸,漢軍無可何如也。
薑維遣人飛報主將馬超,留意截擊陸遜回援之兵,馬超得報,令李嚴領兵二萬,守住堡壘,專主攻城,自率萬人,馬岱文鴦各領五千人,埋頭預備吳兵南還,以便截擊。
甘寧在淮陰一意死守,候陸遜回軍相援,候了多日,了無訊息,甘寧心知淮陰已不能久守,簡擇精銳萬人,開城夜走,望鹽城方麵奔逃。
此次大勝,實乃各方共同默契,進退得法,軍令通暢,高低一心所至,足見漢軍之凝集力,此方為威武之師,勝利之師之底子。
“不如分兵繞洪澤湖,攻取盱眙,進窺揚州,搖其內部,則彼非戰不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