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武俠仙俠 - 俠道行 - 第八章茶禪四問
翻页 夜间

第八章茶禪四問[第1頁/共3頁]

這道佛辯並不難懂,能夠說題麵很粗淺,懂些梵學的人都能大抵上明白這道題的意義,但這道題難就難在,瞭解歸瞭解,就是冇法用有層次的言語停止表述。連題麵都冇法用言語歸納,答覆則是難上艱钜。

白庸拿出第二個杯子,重新注入茶水,很多喇嘛在看到第二杯茶的茶水色彩後心下一驚,他們雖不懂茶道,可也能看出第二杯茶同第一杯茶並非同一種,但這兩杯茶清楚出自同一個紫砂茶壺。

白庸點頭道:“上師認得很準,不知上師是否曉得大紅袍名字的由來呢?”

在白庸分開後,法尊環顧殿內低頭沮喪的諸僧,道:“此番便當作是一經驗吧,中原人傑地靈,能有如此英年才俊,我宗不如矣。吾等切勿升起小覷之心,不然隻是夜郎高傲,徒惹笑話。但這並不代表要放棄抱負,隻是吾等要充分明白此事的艱钜,體味任重而道遠。”

這類一捋到底的做法固然過於強勢,可帶來的結果很不錯,畢竟針對的是仇敵而非朋友,起碼玄伽羅此時心中,已經完整落空鬥誌,再也冇有要用心刁難的設法。

他這一問,總算是有了扣問方向,然後在場諸僧一點也不感覺這一問有多麼輕易答覆。因為這一題一樣包含雙關,一種問的是茶類,繼大紅袍、羅漢沉香、紅心觀音、金佛手以後,第五種茶應當是甚麼?另一種問的纔是佛理,繼和尚、羅漢、菩薩、佛陀以後,又應當是甚麼呢?

“敢問上師,可否辯白出哪杯曾經是大紅袍,哪杯是羅漢沉香,哪杯是鐵觀音,哪杯是永唇佛手?”

“上師果然見多識廣,接下來是第二杯茶。”

摩柯識先是看了一眼茶色,隨即閉目聞香,尚冇有親口咀嚼,就暴露自傲的笑容道:“這杯茶是武夷大紅袍。茶性和而不寒,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摩柯識看了一眼,隨即暴露“這還難不倒”我的的神采,緩緩道:“傳聞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俄然抱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以後,前來稱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

伴隨細細的注水聲,白庸以無可抉剔的行動泡好第一杯茶,向前遞出。

這又是一道無題之題,冇有言語的發問,隻能領悟不成言傳,而既然不能言傳,想要答覆就變得非常困難。佛辯中之以是會呈現答覆比發問占便宜,那是因為言語的多變性,如有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將活的說成死的,將死的說成活的,可如何一開端就將“口述”給封印掉,那麼難度就會倒過來。

並且分歧於前麵幾問有提出明白方向,比如白庸“問佛”“問本心”“問這”,這一回白庸連問的內容都冇有說,全憑小我瞭解。

就在眾僧眉頭緊閉之際,白庸再出第三問。

但是第三問的答案他們尚冇有想出,白庸又有了行動。隻見他運氣汲取氛圍中的水分,包裹住四個杯子,然後循環來去的振盪洗滌,最後擦洗潔淨後並排放下。

四杯茶各自分歧,明顯是彆離和尚、羅漢、菩薩、佛陀,卻同出一源,表示眾生劃一嗎?明顯不但是如此。

第四問呈現,連玄伽羅也完整斷念,懶得再去思慮第三問。他明白,此番是真正的一敗塗地,可否挽回一塊遮羞布,已經變得毫偶然義,開闊蕩的承認失利,起碼比死鴨子嘴硬來得更加蕭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