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3頁/共4頁]
前人很正視置閏。《左傳・文公六年》說:\"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因而乎在矣。\"三年一閏還不敷,五年要閏兩次,以是《說文》說\"五年再閏\"。五年閏兩次又多了些,厥後規定十九年共閏七個月。從現有文獻看,殷週期間已經置閏,閏月普通放在年關,稱為\"十三月\"。當時置閏尚無定製,偶然一年再閏,以是會有\"十四月\"。春秋期間就冇有一年再閏的環境了。漢初在玄月以後置閏,稱為\"後玄月\",這是因為當時因循秦製,以十月為歲首,以玄月為年關的原因[3]。上古也豐年中置閏,如閏三月、閏六月之類。當閏而不閏叫做\"失閏\"。如何恰當安插閏月,這是當代曆法事情中的首要課題,這裡冇有需求論述。
十二次是與十二骨氣對應的,以十二骨氣為各次的起點,以十二中氣為各次的中點。明末今後開端用十二次稱呼來翻譯黃道十二宮,但把各宮的起點改成與十二中氣相對應,並按黃道經度平分各宮,如星紀宮的起點對應冬至點,等等。
最後應當指出的是,前人的天文知識固然已經相稱豐富,但是因為科學程度和汗青前提的限定,當代的天文學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和宗教科學的占星術相聯絡的。前人對於某些異乎平常的天象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在崇拜天帝的思惟根本上,把天象的竄改和人間的禍福聯絡起來,以為天象的竄改預示著人事的休咎。比方日蝕,被以為對最高統治者倒黴,以是《左傳・昭公十七年》說:\"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不殺牲盛饌),伐鼓於社。\"《禮記・昏義》也說:\"日蝕則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職。\"這是把日蝕當作是上天對最高統治者的警告。又如彗星(一名孛星,槍)的呈現,被以為是兵災的凶象,以是史乘上常有記錄。乃至行星運轉的環境也被以為是休咎的前兆。比方歲星普通運轉到某某星宿,則地上與之相配的州國就五穀昌隆,而熒惑運轉到這一星宿,這個國度就要產生各種禍患,等等。占星家還以為某某星主水旱,某某星主饑荒,某某星主疾疫,某某星主盜賊,重視它們的隱現出冇和光色的竄改而加以占驗。這些就不一一論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