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2頁/共3頁]
河西直接與西域諸國,另有東、西突厥和鐵勒等北方諸虜正麵對陣,以是河西人氣力都很刁悍,軍功都多,衛府統帥也多,不免驕橫放肆,難以束縛,也難以拉攏,幸虧河西是西疆的第一道樊籬,間隔西京和東都都很遠,前提非常艱苦,對西京和東都的依靠性很大,偶然候不得不“讓步”,比如現任的右候衛大將軍趙才、涿郡留守段達都是河西籍統帥,都是聖主的支撐者。
聖主二次東征之前,特地伶仃召見了皇甫無逸和令狐德潤兩位西北統帥,此中一個首要目標就是尋求西北人的支撐。
沉默實際上就是變相的支撐,而太多權勢保持沉默,使得這場辯論的成果垂垂明朗化。
西北世家包含像隴西李氏如許傳承千年的朱門,其本色都是以軍功崛起,以功勞持續,說白了他們都是武人,而那些以經文傳承的累世簪纓的朱門世家底子就瞧不起武人,在文人眼裡就是武人一個無腦匹夫,山東和江左的士族特彆瞧不起西北武人,以為西北武人就是一群粗鄙不堪的蠻夷,與大漠上茹毛飲血的北虜冇啥辨彆。但天道無情,中土分裂四百餘年後,恰好就是這群西北匹夫一統天下,結束了中土的分裂和戰亂,這讓高傲高傲豪氣沖天的山東和江左士族情何故堪?
西北人也分撥係,河西一派,隴西一派,靈朔一派。皇甫無逸是北地人,屬於靈朔係。令狐德潤是敦煌人,屬於河西係。西北軍裡這兩個派係的將領與聖主走得很近。
接下來就是“何時出兵”了,而這個題目分歧更大,爭論更狠惡。“是否出兵”當然由中心決策,能夠把衛府解除在外,但“何時出兵”就必必要衛府參與決策了,且衛府的話語權非常重,如果衛府說出兵前提不具有,那這“兵”還真的出不了。
但是跟著西征的結束,東征的開端,情勢就變了。東都間隔西北邊陲更遠,就算西疆出事了,北虜入侵了,它另有關中做樊籬,以是土都洛陽,必定會竄改東都對西疆鎮戍的正視程度。西征期間,東都傾儘國力投入西疆,對西疆前所未有的正視,西北人對將來充滿了神馳,但跟著東征開端,特彆東征第一次大敗後,遷都洛陽對西北鎮戍的倒黴影響就完整透露了。這對西北人來講不但是龐大的落差,是狠惡的打擊,還是胡想的幻滅,好處的直接喪失。
因而西北人和關中人的政治聯盟就分裂了,衝突和牴觸也就多了。
=
代王楊侑具有最後決策權。代表他的王府長史韋節看到情勢已經明朗,再加上跟著韋津的到來疇昔很多看不見的東西垂垂浮出水麵,而東都那邊的情勢跟著齊王楊喃兵臨通濟渠,其走勢也逐步清楚,本來所料想的把這場軍事政變演進成皇統大戰的難度已越來越大,因而韋節當機立斷,代表代王楊侑做出最後決策,隻要東都向西京提出“出兵”要求,則西京必然出兵東進,援助東都。
但是,自聖主決策東征以來,東都對西疆的投入就急驟減少,這直接導致西疆局勢急轉直下,特彆從客歲第一次東征以來,吐穀渾人就在西突厥人和一些西域王國的支撐下展開了反攻,到目前為止,西北軍已經落空了對西域的且末和鄯善兩郡的節製,西北軍在西海疆場上也是節節敗退,如果東都和西京再不賜與兵力和財力上的大力支撐,西北軍不在大雪到臨之前奪回落空的國土,那麼比及來年開春以後,比及吐穀渾人複國勝利以後,西北軍再想反攻,所支出的代價就大了,難以估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