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征服下 - 第十五章
翻页 夜间

第十五章[第1頁/共4頁]

“福晉,歇一歇吧。”錢昭不能久站,牧槿便叫人搬來椅子。

多鐸摸著下巴問:“這……能行?”

錢昭卻道:“郡主頂戴都用得,耳墜子如何用不得。”

錢昭曾被覺得大字不識,說她笨也不是一次兩次,料他不屑同她說話,故而不覺得意地笑道:“當世儒臣約莫都以清貴為要,覺得‘凡治財賦者,則目為剝削’。王上是否無人可用,因此竟於殿試出如許俗氣的題目。”

多爾袞皺著眉頭移開視野。他對錙銖必較地“算計”殊無興趣,力行儉仆也不是他的氣勢,當即問:“既是痼疾,前明可有良方?”

錢昭道:“用不著。也不長,拿來我抄便是了。”說著讓耿亮盧桂甫籌辦筆墨,冇多大一會兒便成了。

錢昭挑了挑眉,向耿亮叮嚀道:“去把案上匣子取來。”

“那便做些細耳釘,嵌紅寶東珠,想來也都雅呢。”錢昭摸了摸二格格的耳朵道。

他的警省讓她有些許絕望,但轉念一想,若多爾袞真那麼輕易腦筋發熱,恐怕現在底子不能坐在這北都城裡。她抿了口水,持續道:“兵荒馬亂的,鈔關稅便不消希冀了,唯有鹽課還能有些盼頭,兩淮、長蘆、兩浙、河東約可湊齊一百萬兩,福建、廣東、雲南總計有十萬便不錯了。不過,這一樣有賴處所平靖。”說完朝他掃眼望去。

等把稿紙草草瀏覽一遍,多爾袞命道:“找個筆帖式把這譯成滿文。”

錢昭曉得他冇聽懂,很有些對牛操琴的不悅,回道:“眼下麼,錢既然不能平空變出來,那隻要一個字‘借’。”

錢昭不答反問:“王上究竟想問甚麼?最緊急應是湊足軍費吧,或許另有整修禁宮需支銀錢?”

“王上問得好。”她笑讚道,“江浙閩廣民皆逐利,種棉養蠶比之蒔植稻糧得銀為多,故而閩浙皆需從外購米。一旦貿易間斷,絲棉瓷器銷路不暢,價必跌,唯有米糧暴漲,如此一來非論農商皆虧蝕龐大。”她停了停,扶腰今後靠在多鐸身上,持續道,“這些臨時不提,說回緩法之近策。實在很簡樸,明季於海商征納非常微薄,‘水餉’及番舶抽分微不敷道,隻要仿照宋時由市舶司對外洋商船加征商稅,每歲約莫能獲銀兩百萬兩以上。”她說得簡樸,實在此計不好掌控。明時不管是往呂宋還是日本,海船多私運,何況滿清既無海軍也無懂商稅之才士,要學宋製恐怕故意有力。這篇策論本來便不是寫給清廷,既然他問,就彆怪她胡扯。

多鐸還在揣摩遠不成及的“亞墨利加”是否真是各處金銀,多爾袞卻在她話入耳出些蛛絲馬跡,問道:“文稿中提及‘銀禍’是否與此有關?”

錢昭道:“這類花腔做簾子帳幔最好,裁製椅搭坐墊也可。”

錢昭喝了口羊奶,又道:“除西洋銀外,另有日本每歲舶來白銀三百餘萬兩。與西洋互市約莫都經呂宋,近年不知為何買賣幾近斷絕,若不是東洋另有銀貨從寧波或月港入口,恐怕閩浙情狀會更加凋敝。”

“是金蟾。”錢昭道,又指著另一邊的幾盤耳環,說,“格格看看這些,現下如不對勁,重換不遲。”

錢昭點頭回道:“向來冇甚麼良方。一條鞭法曾為複興之望,但弊端實多……若要理順財賦,戶部須逐年編定出入,掌控銀價。因銀與銅之主產地皆不在我朝,故而發鈔纔是良方。紙鈔簡便,易於照顧支用,可惜自古濫發成癮,朝廷名譽不佳,短時恐怕難行。此後朝廷能夠庫金為押發鈔,且許以鈔征稅賦,約莫也要十年之功才氣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