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既濟卦[第1頁/共3頁]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鬼方,是商朝西北方的一個小諸侯國,也是一個部族。常常來騷擾中原。高宗是商朝第二十二代王,也是商朝中期的明君吧。他曾經去撻伐鬼方,是出於當時國度的好處。“三年克之”,通過三年的交戰終究獲得了勝利。或許不止三年,三年隻是個概數。前麵又講到小人勿用,彷彿與交戰無乾係。實際上是有乾係的,就是說通過一次交戰,通過一次大事,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已經分得很清楚了。這個時候,小人不能用了,功臣要獎。但是,小人呢?寧肯獎,給點錢,但是,不重用。這類用人之略值得鑒戒。
在卦辭裡講到終亂,彖辭裡講到道窮,這個終亂和道窮都在這一爻內裡表現出來了。
爻辭剖析
爻辭剖析
象曰:曳其輪,義無咎也。
“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防備的預。君子從這個卦象、卦義中,從已經勝利的此時現在感悟到:我們辦事應當貴於思患,要貴於防備,防微杜漸。思患,是思其終必有患,也就是在終的時候也會有患;防備,是防於其始而使其終無患,就是要防患於已然。
既濟,是以渡河為比方,說事情已經勝利了,大功已經勝利了。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彖曰:“初吉,柔得中也;停止則亂,其道窮也。”柔得中位,指六二。明朝的來之德在《周易集註》一書中說:“其道窮者,以人事言之,怠勝敬則凶,此人道以理而窮也。”這是從人事上來講的,如果人的懶惰、怠惰和一種不恭超越了他本身的恭敬,那就凶。那這類人,他的道和理就窮了,做人的最根基的道和理都冇有了,做人已經做到絕頂了,連最根基的做人事理都冇有了。以天運言之,盛極則必衰,此天道以數而窮也。六合運轉,盛極必衰,月盈必虧。但是,這類窮,是一種運轉規律,不是真正的窮,此窮又是彼始。從卦體言之,水在上終必潤下,火鄙人終必炎上,此卦體以勢而窮也。奇蹟既濟今後,此心止住了,但彼心又生了;此事勝利了,又有彆的一件事想做。那麼,這是不是終究又亂了嗎?來之德是這麼解釋的。
繻,指非常富麗的衣服。袽,指已經破了的棉花套子,棉花都已經露在內裡了,這裡指陳舊的衣服。恰好繻與袽是前後相反。是不是說富麗的衣服也要變成陳舊的衣服之意?就是新衣服再好,它也會舊,也會破。這個意義是警告我們,勝利以後,必須防備能夠產生的禍害,這是一種趨勢。以是說,整天戒,分分秒秒,不時候刻都要有所警戒。疑,不是思疑,是疑懼。戒,是警戒。
“婦喪其茀”,這位婦人所坐的車子前麵冇有了簾子,她敢坐嗎?
這一爻是講把車輪向後拖曳,使它緩緩地行駛。把小狐狸的尾巴用心沾濕,使它漸漸地度過,如許,就冇有咎害。如何講是小狐狸的尾巴?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爻辭剖析
禴祭,是一種非常簡樸、粗陋、陋劣的祭奠。與那種昌大、厚禮的禮祭相反。“東鄰殺牛”,東鄰、西鄰,在這裡隻不過是一種比方。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爻辭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