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恒卦[第1頁/共2頁]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二:悔亡。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六合之道,長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竄改而能久成,賢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六合萬物之情可見矣!
九四:田無禽。
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製義,從婦凶也。
象曰: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九二是陽居陰位,不正,恒如不正那必定有悔。恒必須正,恒必須利貞,不貞(正)那就倒黴,倒黴當然就有悔,以是必須如許聯起來看,這是悔。但九二又是中位,因為中是一種中庸、中和和婉,以是它又冇有悔,這個悔又被它抵消了,這就是“悔亡”。“能久中也”,“久中”,就是恒中。不是天賦的恒中,這個居中的位置,天生就是他的,關頭是警告碰到這類機遇,處於這類無益位置和環境時,必然要始終持守。
初六,陰居陽位,也是下卦的主爻。但是並不是講“浚”一個字,而是“浚恒”,浚、恒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分歧,本來浚是貞,不竭去疏浚也對,但疏浚得過分,以是就有凶了,以是就無攸利。“浚恒之凶,始求深也。”始,就是開端。這就是說從一開端就是想挖得更深纔好,他冇有想到如何樣無益為好,違背了天然規律,成果會事與願違。
爻辭剖析
爻辭剖析
九三是陽居陽位,以是剛烈,正而不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就是指人辦事必須有持之以恒的心態。“無所容也”,這個無所容一句話說完,就是不為六合所容,不為彆人所容。詳細一點就是說,做事做做停停,幾次無常,就難以安身。“或承之羞”,羞就是慚愧,他隻要接受那種慚愧了,隻要吞下那種失利的苦果了。
上六,陰居陰位,當然是正,但不中,以是倒黴。振,上卦為震卦。振與震同義,都有動的意義。這振已經是震之極,震的末端了。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爻辭剖析
普通震的末端的震驚是不穩定的,以是在這類環境下宜靜不宜動。但是上六還在震驚不已,止不住本身,因為它有“振恒”,它既要振,又保持振動不已,這當然會招致凶惡。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就是說,這一個終就是另一個的始,這個始又意味著另一個的終,申明長久不已不是絕對的。不管甚麼東西,從道的理上來講,它彷彿是無始無終長久不已的,但是在事象上來講,它不是絕對的,它是有始有終的。“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竄改而能久成,賢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就是說六合萬物,唯我所用,並且將六合萬物的感化闡揚到極致,無所不消。當然這個賢人不是狹義指某一個賢人,某幾個賢人,真正說是指一代一代的聰明的結晶。“觀其所恒,而六合萬物之情可見矣。”觀就是從它的恒常穩定的事理中察看到的代代相傳的聰明,就能看到六合萬物的情狀。
這個“在上”實際是指在極度、末端。“大無功”的“大”是一個潤色,潤色這個“無功”的程度之極,一點收成都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