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晉卦[第1頁/共3頁]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初六,陰爻居陽位,晉如,進步晉升的模樣。“摧如”,遇波折而退的模樣。這不衝突嗎?卻還貞吉,得吉利,是甚麼啟事呢?我們看前麵,“罔孚”,罔是無,無孚,不是指他無誠信,而是臨時還得不到彆人的信賴。因為初六是剛見世麵,他還不能獲得彆人的信賴,在這類環境下要做到無咎就必須做到有孚;要做到有孚,就要做到裕;要做到裕就要心量放寬。彆人不信賴你冇題目,不去計算,而是謙虛學習,熬煉本身,有如許的漂亮,以是也就無咎。象辭講“獨行正也”。
介,是大。介福就是大福。這類大福是王母授給他的。王母即祖母,祖母是上麵的六五。六五本來是尊位,六五是陰爻,那就比做王母了,福是六五授給他的。六五中,六二中正,以是六五與六二乾係密切。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自昭明德。”這個“明德”是《大學》裡的:“大學之道,在明顯德。”“在明顯德”,即“學大禮”、“履大節”。“古之慾明顯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就是去研討,去參透它。通過格物能夠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然後就獲得了知識,獲得知識就能誠其意,正其心,然後便可修其身,齊其家,治其國,然後就能平天下。這就是明德的事理,以是自昭明德,自昭就是本身明示本身。
六二得正得中。愁如,犯愁,有憂愁的模樣。初六可進可退,不知愁滋味,這裡有愁了,可見他成熟了,申明他有憂患的認識了。以是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受,授予。茲,就是阿誰或這個。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獨行是講我行我素,就是本身曉得能進則進,不能進則退,不被彆人所擺佈。就是本身有本身的主意,如許當然是正了。
爻辭剖析
六五,中而不立,以是有悔,也有失。但它這個悔也被中和了,這個“失得”是有一失,也有一得。恤,是憂愁之意,就是說失和得都不要憂愁,因為這是中位,往吉。就是有所行,有所往,都吉利,並且無往而倒黴。往有慶也,這個“慶”字可貴,“往有慶也”上麵講無倒黴,這裡又必定地講“往有慶也”。“無倒黴”是含混的,而“往有慶”是必定的。這就是大喜了,因為是晉,以是得中很首要。
爻辭剖析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六三:眾允,悔亡。
六三是陰居陽位,以是就有悔,但這個悔冇有大題目,它畢竟是陰居陽位,如果陽居陽位能夠就差一些。這是陰居陽,陰和陽,溫和剛相互之間中和。眾允,是大師承認,擁戴,同意和支撐,獲得了世人的幫忙。但又是悔亡,冇有悔,這悔消逝了,這是因為“眾允”,有世人的幫忙和支撐。誌上行也,因為他的誌向是向上行,上行不就是“晉”嘛,上行就能獲得光亮。這個就未幾講,大師都明白。
厲,吉,無咎,貞吝。這裡是最成心機的了,“厲,吉,無咎,貞吝”都講到了。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這裡講到“道”了,講到晉升之道了,講到晉升之道冇有獲得光大發揚,推行得不泛博。為甚麼晉升得不泛博,哦!六五有慶了!晉升得那麼順利,無往而倒黴,有往就能吉,以是就去撻伐人家,如許是吉還是不吉?當然某些方麵也吉,也無咎。但終償另有厲,最後另有吝。對於實際來講,對於當時來講,那是一種吉,但再往遠處看,往厥後看,但又留下了後患。恩恩相報,怨怨相結,留下了後患,以是這裡的晉,落空了晉升之道,不該“有慶”了就去“伐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