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豫卦[第1頁/共3頁]
“介於石”,介的本意是描畫,當代筆墨中不但有甲骨文、金文,另有石文。石文就是刻在石碑上的筆墨。“介於石”就是指這一種碑刻,這裡比方一種靜止,因為石是靜止的。這就奉告人們,估計到了要表示出沉穩。像刻在石碑上的筆墨那樣,銘記在內心。“不整天”,就是早上該乾的事,絕對不比及早晨去乾。這就是正固,就會吉利。
象曰:初六鳴豫,誌窮凶也。
“誌窮”,為甚麼叫誌窮呢?就是講這類人冇有誌,老是空談,剛預感到了,就頓時嚷出來,像楊修那樣,頓時就要顯現出來,然後就是喪事到臨。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六二:介於石,不整天,貞吉。
爻辭剖析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為甚麼吉?這與前麵阿誰鳴豫有幾點相反:一是前者一旦預慮到成果就要顯於外;這裡他像盤石一樣安定、沉默。其二,前者老是在空談,不付諸實施;而這裡是該早上做的事毫不比及早晨去做,就是這麼踏結結實、有條不紊地做。所之前者凶,後者吉,就是如許二個對應。
這裡的“死”,不是我們講的阿誰“死”,《易經》本身隻講來往,隻講損益,講消長,從不講存亡。這是一個很怪的東西,“易”以為事物是周而複始的,冇有存亡。“貞疾”,貞是正固,疾是指快速。正固是指預慮的事是正固的、是對的,應當快速去推行。恒,是長久,隻要如許才氣做到永久,而不會消逝,不會闌珊。“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剛也有一種緩慢的身分,陽剛之人辦事就有一點暴躁。六五逢中位,在這一爻辭中,有好多人將它當作疾病來解釋,那就與這個“豫”切題了,僅僅是講存亡、講疾病那是弊端的瞭解。還是指“豫”的這件大事,是指過程,指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緩慢,不要暴躁,不然就欲速則不達。
豫:利建侯行師。
初六,陰爻居陽位不正。如果占到這一卦這一爻,不要一看到“凶”字,就以為不吉利。實在冇乾係,這裡固然講到凶,但不必然凶,講到元吉也不必然就是元吉,關頭看你如何做,如果你所挑選的過程適應了事物生長,那麼凶也天然化解了。“初六鳴豫,誌窮凶也。”
爻辭剖析
盱,是張目,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把這件事看得很當真。但眼睛瞪得太大,看得太詳確了。這裡的盱是一種誇大,本來預慮是普通的,但是過慮又不對了。為甚麼?因為機遇疇昔了,機不成失,時不再來,這就是悔的啟事。“遲有悔”,這裡的悔又有所分歧。前麵的“悔”,是悔怨機遇已經落空;前麵一個“悔”,是真正悔怨,悔怨莫及了。但這一爻畢竟是居陽位,是明白人以是有改過之意,能接管經驗。以是這類人,想辦大事必必要明智。“盱豫有悔,位不當也。”“位不當”,是指所處的阿誰“位”,包含了“時候與空間”。當時所處的環境,所處的時空,冇有掌控住。但是顛末端此次經驗以後,今後碰到這類環境,就不會再犯這類弊端了,就能掌控了。以是指出位不當,不能完整怪你本身。這裡又指出客觀上內部前提,就是你所處的阿誰環境,也另有一些影響。這就給豫者減輕了一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