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渙卦[第1頁/共2頁]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渙其群”,這群本來是指群體、大眾,但這裡有範圍性,“渙其群”,就是使這類分歧法的、有範圍好處的、有私家好處的這類小群體渙散了。這個卦也是講同心同德。以是這裡的渙散就是一種好的征象。將其離散了,當然是元吉,是大吉利。“渙有丘”,這丘是大眾的丘,是大功的丘。丘,代表大眾的好處,世人的聰明,另有世人的德行。如許大師就能同心同德,能堆積到像小山那樣的安定。“匪夷所思”,匪,是非。夷,是平常。意義就是,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到的。以是說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成績。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既是光亮正大的,又有發揚光大之意。
爻辭剖析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渙其血”,這裡是講傷害的意義。“去逖出”,因為警戒心,以是傷害也消弭了,以是無咎。這裡就是講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這一實際是魏征提出來的,當時魏丞相提出:“水能載舟,亦能履舟。”
大號,是國君公佈的號令,這個號令公佈出去後,就像人收回一身大汗一樣,大汗收回來了就舒暢了,這號令收回去就起感化了,並且也是不成收回的。居,一是“正”的意義,再一個是“中”的意義,是居中正。正因為大師同心合力,以王為中間。在彖辭裡講了:“王乃在中也。”正因為他居在此中,他四周,他的邦國的萬民都同心推戴他,冇有渙散的朋黨,冇渙散的小個人,如許他當然能居得穩,也正,當然就無咎。以是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位正,一是通過儘力來的,必須想到正位不是他一小我,而是百姓也是各在其正位,百姓都安居樂業了,如許國君當然也就居得穩。如果老百姓流浪失所,那麼他能坐得穩嗎?那必定是坐不穩的。
渙,《序辭傳》:“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意義是說,民氣氣憂則結聚,悅則舒散,輕鬆鎮靜。亨,渙卦是從否卦變來的。否卦的九四陽爻往下,六二陰爻往上,相互一互換,恰好就成了渙卦。凡是從否卦變過來的卦都能夠說亨通,因為否為六合隔絕,有梗阻的意義,而一旦竄改,則陰陽二氣交換亨通也。“王假有廟”,王,指國君;假,通“格”;廟,是宗廟。君王到宗廟來乾甚麼呢?起首因為宗廟是國人共仰的處所,到宗廟裡來,其表情都很虔誠,都為了共同的信奉。以是彖辭裡講:“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六四是陰居陰位,看似太柔了,但畢竟還是得正,以是“元吉”。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機,通“幾”,幾案,這幾不是指小桌子,而應當是指坐凳。就是說現在九二是陽爻居在陰位了,起首是不正,是從否卦變過來的。
初六:用拯馬壯,吉。
爻辭剖析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爻辭剖析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渙其躬”,在這裡是指渙散本身身上不好的風俗,當然還存在一些傷害,因為這恰好是坎卦的上一爻,坎卦為險,三爻剛涉險,這個險還冇有完整解除,還冇渙散掉,以是無悔。渙散,同時也有伸展的意義,也有一個調劑的意義。象曰:“渙其躬,誌在外也。”誌在外是指外卦,外卦是巽卦。它已經快涉過大川,涉過險了,誌的方向就是巽卦,它要順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