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3)[第1頁/共3頁]
夏,蒲月,壬午,納言楊達薨。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出扶餘道,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出樂浪道,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恒出遼東道,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出沃沮道,右屯衛將軍辛世雄出玄菟道,右禦衛將軍張瑾出襄平道,右武將軍趙孝纔出碣石道,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昻出遂城道,檢校右禦衛虎賁郎將衛文昻出增隧道,皆會於鴨綠水西。述等兵自瀘河、懷遠二鎮,人馬皆給百日糧,又給排甲、槍槊並衣資、戎具、火幕,人彆三石已上,重莫能勝致。命令軍中:“拋棄米粟者斬!”士卒皆於幕下掘坑埋之,才行及中路,糧已將儘。
冬,十月,甲寅,工部尚書宇文愷卒。
是歲,大旱,疫,山東尤甚。
初,百濟王璋遣使請討高麗,帝使之覘高麗動靜,璋內與高麗潛通。隋軍將出,璋使其臣國智牟來請師期。帝大悅,厚加犒賞,遣尚書起部郎席律詣百濟,告以期會。及隋軍度遼,百濟亦嚴兵境上,聲言助隋,實持兩端。
四方兵皆集涿郡,帝征合水令庚質,問曰:“高麗之眾不能當我一郡,今朕以此眾伐之,卿覺得克不?”對曰:“伐之可克。然臣竊有鄙意,不肯陛下親行。”帝作色曰:“朕今總兵至此,豈可未見賊而先自退邪?”對曰:“戰而未克,懼損威靈。若車駕留此,命虎將勁卒,指授方略,倍道兼行,出其不料,克之必矣。事機在速,緩則無功。”帝不悅,曰:“汝既憚行,自可留此。”右尚方署監事耿詢上書切諫,帝大怒,命擺佈斬之,何稠苦救,得免。
壬午,詔左十二軍出鏤方,長岑、溟海、蓋馬、建安、南蘇、遼東、玄菟、扶餘、朝鮮、沃沮、樂浪等道,右十二軍出黏蟬、含資、渾彌、臨屯、候城、提奚、蹋頓、肅慎、碣石、東、帶方、襄劃一道,駱驛引途,總集平壤,凡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號二百萬,其饋運者倍之。宜社於南桑乾水上,類上帝於臨朔宮南,祭馬祖於薊城北。帝親授節度: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馬隊四十隊,隊百人,十隊為團,步兵八十隊,分為四團,團各有偏將一人;其鎧冑、纓拂、旗幡,每團異色;受降使者一人,承詔慰扶,不受大將節製;其輜重散兵等亦為四團,使步兵挾之而行;進止立營,皆有次敘儀法。癸未,第一軍發;日遣一軍,相去四十裡,連營漸進;終四旬日,發乃儘,首尾接踵,鼓角相聞,旗號亙九百六十裡。禦營內合十一衛、三台、五省、九寺,分隸內、外、前、後、左、右六軍,次後發,又亙八十裡。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癸巳,上始禦師,進至遼水。眾軍總會,臨水為大陳,高麗兵阻水把守,隋兵不得濟。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謂人曰:“丈夫性命自有地點,豈能然艾灸頾,瓜蒂□鼻,治黃不差,而臥死後代手中乎!”乃自請為前鋒,謂其三子曰:“吾荷國恩,今為死日!我得良殺,汝當繁華。”帝命工部尚書宇文愷造浮橋三道於遼水西岸,既成,引橋趣東岸,橋短不及岸丈餘。高麗兵大至,隋兵勇猛者爭赴水接戰,高麗兵乘高擊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眾。麥鐵杖躍登岸,與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等皆戰死。乃斂兵,引橋複就西岸。詔贈鐵杖宿公,使其子孟才襲爵,次子仲才、季才並拜正議大夫。更命少府監何稠接橋,二日而成,諸軍相次繼進,大戰於東岸,高麗兵大敗,死者萬計。諸軍乘勝進圍遼東城,即漢之襄平城也。車駕渡遼,引曷薩那可汗及高昌王伯美妙戰處以懾憚之,因下詔赦天下。命刑部尚書衛文昻、尚書右丞劉士龍撫遼左之民,給複十年,建置郡縣,以相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