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2)[第2頁/共3頁]
己未,雲州奏契丹犯境,北麵招討使石敬瑭奏自將兵屯百井以備契丹。辛酉,敬瑭奏振武節度使楊檀擊契丹於境上,卻之。
戊申,以羽林軍使楊思權為靜難節度使。
丁醜,夏州節度使李彝超上言疾病,以兄行軍司馬彝殷權知軍州事;彝超尋卒。
丙寅,宣遺製,命太子仁讚改名昶,丁卯,即天子位。
仲春,丙寅朔,蜀大赦。
庚戌,以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馮道同平章事,充匡國節度使。
丁未,階州刺史趙澄降蜀。
雄武節度使張延郎將兵圍文州,階州刺史郭知瓊拔尖石寨。蜀李延厚將果州兵屯興州,遣先登批示使範延暉將兵救文州,延朗得救而歸。興州刺史馮暉自乾渠引戍兵歸鳳翔。
十仲春,己巳,以易州刺史安叔千為振武節度使,齊州防備使尹暉為彰國節度使。叔千,沙陀人也。
甲申,蜀葬文武聖德英烈明孝天子於和陵,廟號高祖。乙酉,葬鄂王於徽陵城南,封才數尺;觀者悲之。
是歲秋、冬旱,民多逃亡,同、華、蒲、絳尤甚。
辛巳,漢皇後馬氏殂。
蜀捧聖控鶴都批示使張公鐸與醫官使韓繼勳、豐德庫使韓保貞、茶酒庫使安思謙等皆事蜀主於藩邸,素凶李仁罕,共譖之雲仁罕見異誌;蜀主令繼勳等與趙季良,趙廷隱謀,因仁罕入朝,命軍人,執而殺之。癸未,下詔暴其罪,並其子繼宏及宋從會等數人皆伏法。是日,李肇釋杖而拜。蜀渠州都押牙文景琛據城叛,果州刺史李延厚討平之,蜀主擺佈以李肇倨慢,請誅之;戊子,以肇為太子少傅致仕,徙邛州。
壬申,石敬瑭奏契丹引去,罷兵歸。
己醜,誅藥彥稠。
蜀人取成州。
蜀置永平軍於雅州,以孫漢韶為節度使。複以張虔釗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虔釗固辭不可。
庚寅,釋王景戡、萇長簡。
己酉,張虔釗、孫漢韶舉族遷於成都。
回鶻入貢者多為河西雜虜所掠,詔將軍牛知柔帥禁後衛送,與邠州兵共討之。
漢主命判六軍秦王弘度募宿衛兵千人,皆販子惡棍後輩,弘度昵之。同平章事楊洞潛諫曰:“秦王,國之塚嫡,宜親端士。使之治軍已過矣,況昵群小乎!”漢主曰:“小兒教以戎事,過煩公憂。”終不戒弘度。洞潛出,見衛士掠販子金帛,販子不敢訴,漢曰:“政亂如此,安用宰相!”因謝病歸第;久之,不召,遂卒。
吳主加徐知誥大丞相、尚父、嗣齊王、九錫,辭不受。
以天雄節度使兼侍中範延光為樞密使。
吳徐知誥將受禪,忌照武節度使兼中書令臨川王濛,遣人告濛藏匿逃亡,擅造兵器;丙子,降封曆陽公。幽於和州,命控鶴軍使王宏將兵二百衛之。
文州都批示使成延龜舉州附蜀。
丁亥,以宣徽南院使郝瓊權判樞密院,前三司使王玫為宣徽北院使,鳳翔節度判官韓昭胤為左諫議大夫、充端明殿學士。
初,帝以王玫對左藏見財失實,故以劉昫代判三司。昫命判官高延賞鉤考窮核,皆積年逋欠之數,奸吏利其征責丐取,故存之。昫具奏其狀,且請察其可征者急督之,必無可償者悉蠲之,韓昭胤極言其便。八月,庚午,詔長興之前戶部及諸道逋租三百三十八萬,虛煩簿籍,鹹蠲免勿征。窮戶大悅,而三司吏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