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隨意用念[第3頁/共5頁]
知白守黑,以母見子,複守其母,存無守有者,即扣此穀也,扣之即有,不扣即空,隻空不有,不建立也,比方知白不知黑,不成存焉,是故當得穀化淵,得空化虛,如是有無同存,吵嘴一體,母子相護,乃能夠全真,何故成績此事,以中和之弦,能扣空穀成幽淵,能知白而守黑,能於無中而存有,能將有和同於無,能將母子相護,能全二元歸一,是名歸真。
人間諸盲修者,貪求之心甚重,乃至於臆想紛繁,畢竟不能行入平常表情,修真於不時到處,比方日月光照,不時到處,天然流照,不為那個,偏私發明,而眾修士,難能學得天然之性,是故有為之學,當從真師,派繫有彆,認知有彆,除歸真境地,以下諸法知見,皆為人間糟粕言說,不為共法,諸修真者,不成同窗二派之法,比方嫁接,一嫁常活,二嫁常死,是故修學真者,搶先修德,靠近有德者,勿交愚癡人。
是故眾等,莫自輕賤,亦莫輕浮,品德未曾斯須棄人,世人斯須之間,亦莫棄品德,何故故,眾生之以是生,以真一也,真一不棄,是故汝生,若汝自棄真一,便是生儘入死之時,是故眾修士當知,若不棄真一,長生不入死。
如是如是,諸修學者,莫生悲念,亦莫自棄,亦莫燥亂,當平心氣,當念疇昔,諸聖教弟子時,非不知眾弟子根器,而從未曾教弟子退其道心,何故故,當知,眾聖所積善性非一世成績,眾修真者若無很久積功累行,何故能載負品德真意,何故能得統統智成績,何故能得全真、全知?是故眾修學者,不須尋覓呼應法,隨緣而修,隨緣而行,緣法到時,天然成績,諸聖修行不易,成績不易,教養不易,諸聖實是辛苦之輩,非坐高台之人。
小我之情,非是世人共情,小我之慾,非是世人共欲,小我之性,非是世人共性,是故共性之下,乃有本性,若因一人之情,而傷他情麵,則非明者,若因一人之慾,而傷彆人慾,則非智者,若先傷人者,則必被人所傷,豈可因自欲而傷彆人,迷昧之人,以自妄圖而設欲坑,坑陷彆人,至於束縛,彼等以此迷昧而墮束縛苦海當中,不遇救者,難道正理?
七月初十感念序言,略而記之。
六種波羅蜜,實在是一種。
二種之人,複有輕重,有為者有三,下品、中品、上品,有為者有三,下品、中品、上品,各依品性,能對應修學有為、有為諸法,所謂有為、有為,名說罷了,非有定格,諸法不同紛繁,大家根性不同亦大,如是略彆離說耳。
有為之法,修命體之精英成真元之胎嬰,以無形之神性,化有相之仙體,此中藥物火候之法,龐大難敘,非仙師不敷以教人,無真師不能成績,是故有言:命靠師傳。即此係修為之特性,而此係修為,因聚胎嬰,故有神異,心誌不佳者,易落傍門,或墮邪修,傳法之師,不免天譴,是故上師皆以修法導引弟子涵養德行,此法難學而易成,不成誇耀,恐失初心。
此天下,他天下,此時,他時,眾生麵孔有彆,眾生思念有彆,而眾生身心之底子無彆,於其不同性,觀其共行性,於其共行性,觀其不同性,所謂個個不同,而個個亦有同宗,粗細之分,大小之辨,無有不測,如是乃為全知全見,見大不知小,見小不知大,皆為片麵,不為全真知見,是故說固執知識者,不見於全知,如有一執念,不見眾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