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嫡傳燒火工[第2頁/共2頁]
楊桓蹲在灶子旁燒了一整天的火,臉上糊滿黑灰,被汗水沖刷出一道道的陳跡,看上去跟個小鬼也差未幾。老李卻並冇有放楊桓歸去歇息的意義,輟了條小凳坐在一旁,批示楊桓將粗細不一的柴枝停止分類,順次填進灶子中生起火來,再按照鐵鍋中食材烹煮時收回的分歧聲響,模糊透出的香氣濃淡程度,以及鍋沿邊竄出的水汽大小,不竭將柴枝填出來再取出來,節製火候的大小。
一日子時過後,樓上雅間卻另有些不避宵禁的客人喝酒。這些客人全都是本地有頭有臉的人物,加上初唐時分公佈的宵禁令已經鬆弛不堪,名存實亡,樓上還是宴開玳瑁,燈火透明。
看到楊桓等閒再不敢生出逃脫的心機,胡老三便進級楊桓做了燒火工。楊桓這才曉得隔行如隔山的事理,冇想到大酒樓後廚的燒火也有諸多學問門道,不是任何人都能夠隨便勝任。
老李長年捏著一杆綠翡翠嘴的麻桿菸袋,偶爾吧嗒上兩口,從鼻孔中噴出兩道辛辣的煙霧,批示燒火工們或是加薪,或是減柴,以此節製鍋灶的火候,共同廚師更加切確的烹煮出分歧食材獨占的味道。
楊桓心機工緻,閒暇之餘常常湊到老李身邊溜鬚拍馬,端茶遞水,捏肩捶腿,隻是想換個輕巧些的活計。老李卻誤覺得楊桓想要多學些燒火的技藝,常日裡多加“照拂”,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便將楊桓從被窩裡揪了出來,手把手教誨楊桓填柴抽柴以掌控火候奧妙的事理,把楊桓當作嫡傳燒火弟子一樣對待,嚴格要求,動輒冷臉斥罵,楊桓弄巧成拙,一時候叫苦不迭。
唐朝冇有能夠炒菜的薄底鍋,烹製食品全都靠厚重的大鐵鍋煮、炸、烤、煎、燴。常常到了飯口時候,多量的客人湧將上來,或是有大人物擺起了流水席麵,廚子們常常顧不得察看鐵鍋下灶子裡的火候大小。
鐵鍋內燉著熱騰騰海鮮雜燴,半鍋濃濃的高湯以內,翻滾沸騰著些對蝦、八爪魚、海蔘、蟹子、蟶仁,鰻魚等海物,香氣濃烈撲鼻。
老李俯身朝鍋內看了一看,悄悄吞下一口口水,用煙桿在楊桓腰胯上一點:“腳下生根,身上方能使著力量來,似你這般站相鬆垮,肩臂腰腿哪能使力?對,就是這般站姿,左手向後抬起,做鳥兒展翅狀,右把握緊鍋鏟一些,手指虛扣,力道不要用實,不然便冇有了轉圜的餘地……哎你乾甚麼?燒火燒風俗了是如何著,誰讓你把柴枝往鍋裡扔的,可惜這一鍋好食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