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字經(5)[第1頁/共5頁]

[1]嬴秦氏:秦國君姓嬴,以是秦也稱為嬴秦,這裡指秦始皇嬴政。[2]二世:名胡亥,秦始皇兒子,擔當始皇為二世天子。[3]楚:楚霸王項羽。[4]漢:漢高祖劉邦。[5]爭:爭權。

相對於中國幾千年的汗青長河,隋朝的汗青非常長久,隻經曆了兩位天子。隋文帝,名楊堅,鮮卑族的名字叫普六茹。他見地深廣,有將謀之略,揮兵南下滅掉了當時南邊的陳朝,南北一統天下。隋文帝建立隋朝後,在政治、經濟、民生等方麵停止了詳細而微的鼎新,如建立三省六部製、簡化處所軌製、設置糧倉、公佈均田令、開漕渠修運河。但是這位雄才大略的天子在秉承皇位的事情上懼內,聽信了夫人的建議,廢宗子楊勇太子位,改立楊廣,就是厥後的隋煬帝。悲劇開端了,楊廣殺兄弑父,殘暴荒淫、餬口奢糜,弄得民怨載道、民不聊生。但也難說他冇有可取之處,如他親臨疆場攻打陳朝、續建運河、拓西征東,等等。

[1]唐高祖:李淵,本為隋朝太原留守,封唐國公,後隋亡稱帝,國號唐。[2]義軍:蔓延公理的軍隊。[3]創:初創。[4]國基:國度基業。

周轍東[1],王綱[2]墜[3],逞[4]兵戈[5],尚遊說[6]。

北元魏[1],分東西,宇文周[2],與高齊[3]。

【譯文】

[1]北元魏:北魏是鮮卑族稱王,國號魏,後孝文帝遷都洛陽,改姓元,也稱元魏。[2]宇文周:宇文覺代西魏稱帝,定都長安,國號周,史稱北周。[3]高齊:高洋代東魏稱帝,國號齊,史稱高齊、北齊。

戰國末年,秦國的權勢日趨強大,兼併了其他諸侯國,建立了同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大亂,構成楚漢相爭的局麵。

[1]宋:劉裕代晉稱帝,定都建康,國號宋,史稱劉宋。[2]齊:蕭道成代宋稱帝,國號齊,史稱南齊。[3]梁:蕭衍代齊稱帝,國號梁,史稱蕭梁。[4]陳: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5]南朝:宋、齊、梁、陳四代都定都金陵,史上稱為南朝。[6]金陵:南京古稱,另有建業、建康等名。

晉朝王室南遷今後不久就滅亡了,不久就滅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劉宋、南齊、蕭梁和陳。汗青稱為南朝,四朝定都於金陵。

[1]蜀: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魏:曹丕代替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3]吳: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稱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4]鼎:傳國的什物,意味國度政權。[5]迄:到。[6]兩晉:西晉和東晉的合稱,司馬炎代魏稱帝定都洛陽,是為西晉。西晉滅後,司馬睿重修政權在建康(今南京)即位,是為東晉。

【註釋】

北魏孝文帝當時定都平城(現山西大同),他以為平城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兵戈用武能夠,但分歧適推行鼎新,不能生長強大王朝的都城,想遷都至中原地帶的核心腸區洛陽。而北魏的鮮卑族已經風俗了北方餬口,南邊又冇有成片能夠牧馬的草原,明顯如許的決擇對遊牧民族來講是具有應戰性的。但孝文帝巧用出兵伐齊的標語,馬隊南下遷都洛陽。不但無益地節製中原地區,並且受中原文明影響停止漢化鼎新,如改說漢話、穿漢人的衣服、改用漢姓等,以是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後改姓元。北魏孝明帝年幼繼位,母親胡太後輔政,她非常奢糜又堅信佛教,興建石窟(有雲崗石窟、龍門石窟)以弘揚佛教,破鈔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大大減弱了北魏國力。北魏大亂,漸漸分裂,高歡節製了東魏,宇文泰節製了西魏。高歡之子高洋建立北齊,以是也稱高齊;西魏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建立北周,又稱宇文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