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字經(5)[第2頁/共5頁]

【解讀】

直到楊堅起兵稱帝,建立隋朝,天下重新同一。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後荒淫無道,僅傳了一代,隋朝很快就滅亡了。

[1]共和:公元前841年,因國人暴動周厲王逃離鎬京,由周公、捎大眾同在朝,汗青大將這一年稱為“共和元年”,是我國有切當編年的開端。[2]宣幽:指周宣王、周幽王。

[1]蜀: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魏:曹丕代替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3]吳: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稱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4]鼎:傳國的什物,意味國度政權。[5]迄:到。[6]兩晉:西晉和東晉的合稱,司馬炎代魏稱帝定都洛陽,是為西晉。西晉滅後,司馬睿重修政權在建康(今南京)即位,是為東晉。

【譯文】

【註釋】

【解讀】

【註釋】

[1]唐高祖:李淵,本為隋朝太原留守,封唐國公,後隋亡稱帝,國號唐。[2]義軍:蔓延公理的軍隊。[3]創:初創。[4]國基:國度基業。

[1]周轍東:指周平王將都城東遷至洛陽。轍,這裡指代車,意為搬家。[2]王綱:指王朝的統治。[3]墜:式微。[4]逞:顯現、誇耀。[5]兵戈:軍事力量、武力。[6]遊說:政客以辯才勸說各諸侯采取他們的主張獻策。

【註釋】

【譯文】

始春秋[1],終戰國[2]。五霸[3]強,七雄[4]出。

戰國末年,秦始皇同一六國,建立的秦王朝是我國汗青上第一其中心集權製的封建軌製國度。固然秦始皇在位統治的十五年期間苛政冗賦、大興土木、焚書坑儒等,產生了很多負麵評價,但不成否定的是其同一中國的汗青意義,使得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以及同一貨幣、度量衡等方麵的進獻。彆的,秦始皇還推行郡縣製,構築範圍浩大的軍事工程——長城。現在,長城早已被世人視為中國的意味之一。天子的稱呼始於秦始皇,皇在當代的意義是大,帝是上前人們設想中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天子就意味著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和職位,並且是上天賜賚的,就是君權神授。秦始皇還采納了很多遵君辦法使得天子的職位崇高化,比方,隻要天子自稱為朕,隻要天子用的玉印稱為璽。

晉朝王室南遷今後不久就滅亡了,不久就滅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劉宋、南齊、蕭梁和陳。汗青稱為南朝,四朝定都於金陵。

[1]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一期間,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2]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這一期間,因當時各諸侯國之間比年戰役而得名。[3]五霸: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4]七雄:指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個強國。

【譯文】

為光複漢室,劉秀鼓起,顛覆新朝,規複國號為漢。東漢用時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

【註釋】

[1]光武:指光武帝劉秀。劉秀,字文叔,公元25年稱帝重修漢朝,史稱“光武複興”。[2]東漢:指光武帝定都洛陽,故稱東漢,之前為西漢。[3]獻:漢獻帝,東漢末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