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軸心的進攻(9)[第1頁/共3頁]
“放棄第5個人軍?不!不能這麼做!”艾森豪威爾聽後頓時明白了,跳著腳罵,“是不是克拉克那混蛋提出來的?他一心就想著退退退!非洲是如許!薩爾瓦多登岸戰也是如許,現在又要退!現在能退到委內瑞拉,下次德國人再逼過來他能退到那裡?去佛羅裡達麼?如果德國人逼近佛羅裡達,他是不是又想去五大湖?”
隆美爾帶領的追擊集群尾追不捨,但並不試圖交叉,在強行追擊過程中,隆美爾所部也喪失了2000多兵力,但他不想放棄。
停止9月9日傍晚,第五個人軍以每天30-40千米的撤退速率且戰且退,前鋒已在艾斯普拉納達一線,後衛與前鋒間銜接很緊密,前後行軍間距不過60多千米,但總人數已降落到隻要7.5萬出頭――不竭有兵士因為空襲與追擊而後進、傷亡或失落(流亡或投降的美稱)
坐鎮薩爾瓦多的高斯非常不睬解美軍的戰術:疾走幾百千米逃到累西腓去明顯不是個好主張,為甚麼乾脆不找個地形無益的處所穩下來,一麵收攏兵力,一麵等候物質補給,打個巴西包抄圈戰役呢?完整可等候累西腓或其他美軍前來挽救,這豈不是比疲於奔命更好、更耐久?
來由最簡樸不過:在德軍評價體係裡,擊落一架4發運輸機成績算4點,擊落單發戰役機隻算1點,美軍戰役機飛翔員再如何弱比運輸機總要難打,現在飛翔員們一擁而上,逮住運輸機就開仗猛揍。
計謀空運持續了3天,雖保障了第五個人軍一週物質需求,但陸航為此賠出來400多個運輸機機組和60多個戰役機飛翔員――這滿是有經曆的生手,讓阿諾德大將痛徹心扉、整夜無眠。也讓隆美爾瞭解了元首在電報上那句看上去有些兒戲的唆使:“第五個人軍美軍先不必急著毀滅,可藉機耗一耗他們的飛翔員和運輸軍隊,為下一階段締造便利。”
可這戰略連他本身都不敢向參聯會陳述,腦筋矯捷的他找了其中間人――讓一名家屬世交的民主黨國集會員把撤退計劃直接發給杜魯門看,但願總統從全域性解纜考慮這件事。
“艾克,你彆衝動,我還冇表示同意呢。”杜魯門咬牙切齒道,“我需求參聯會奉告我,德國人這支軍隊在阿拉卡盧登岸意味著甚麼,是不是巴頓所部就回不來了?一旦巴頓所部終究全軍毀滅,是不是累西腓其他各部(也屬於第五個人軍)也保不住?”
巴頓當然也想找處所打防備戰,他以為如許下去軍隊遲早會被拖垮,但冇人附和這個觀點,大師以為一旦墮入德軍包抄就是死路一條――非洲戰役已證瞭然這一點,澳新軍隊一飛走,包抄圈裡其他美軍不就投降了麼?
“艾克,我們要做好最壞的籌算,如果每次考慮題目隻看一半,事光臨頭又發明這不可那不可,終究不利的還是我們本身。”杜魯門墮入有些癲狂的狀況,拍著桌子吼道,“要捐軀誰、喪失誰我都能接管,我都能夠有預期,唯獨不能接管的是你們先奉告我這個能夠,阿誰有但願,那樣毫不至於,到頭來局勢總向最壞的方向生長,我冇法對國會、對群眾交代。”
哪怕美軍換成夜間空運也不怕,德軍中有很多西線夜間戰役機王牌,他們最清楚法則――夜間戰役擊完工績翻倍,加蘭德中將親口承認這條原則到巴西仍然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