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逸羽風流 - 第139章

第139章[第1頁/共5頁]

後漢到南北朝末,州根基上是監察區[1],偶然也是行政區。不過從南北朝起,州的範圍垂垂地縮小了。在唐朝,天下共有三百多個州,是行政區。宋元所謂州,則與唐朝根基上分歧。明清改州為府,以是有\"兗州府\"、\"揚州府\"等稱呼,隻留少數直隸州直轄於省,散州附屬於府。

桂林,秦朝指今廣西貴縣南,三國時指今梧州市,西晉時指今柳州市東;桂州在南北朝及唐五代、桂林府在明清兩代,都指今桂林市。

[4]廣東路又稱廣南東路,廣西路又稱廣南西路,湖南路又稱荊湖南路,湖北路又稱荊湖北路。

開元年間,又分為十五道,這是從關內道分出一個京畿(治長安),從河南道分出一個都畿(治洛陽),再把山南分為山南東道、山南西道,把江南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6]薊州轄境包含現在天津市薊縣和河北省香河、玉田、豐潤、遵化等縣。薊縣1973年由河北省劃棄世津市。

曆代處所地區的分彆,各有分歧。偶然候,同一個地區稱呼,而涵義大有辨彆。有些稱呼則是上古所冇有的。現在舉出一些例子來加以申明。

州--相傳堯時禹平大水,分天下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又相傳舜時分為十二州,即除了九州外,又從冀州分出幷州、幽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如許,邊境的大小是一樣的,隻是州的大小稍有分歧罷了。到了漢朝,中國的國土更大了,因而增加了一個交州,一個朔方。厥後朔方併入幷州,改雍州為涼州,改梁州為益州。東漢期間,共有十三州,即:司隸(直轄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益州、荊州、交州。晉初分為十九州,和東漢十三州比較,增加六州。(1)把涼州分為雍、涼、秦三州;(2)把益州分為梁、益、寧三州;(3)把幽州分為幽、平兩州;(4)把交州分為交、廣兩州。

一中心官製戰國期間,各國國君之下分設相將,分掌文武二柄。趙惠文王以藺相如為相,以廉非常將,是人所熟知的例子。《荀子・王霸》說相是\"百官之長\",以是《戰國策・齊策》說:\"因而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大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楚國最高的長官稱為令尹,次於令尹的是武官上柱國,官號和其他各國分歧。

路-宋朝的路最後是為征收賦稅轉運漕糧而分的地區,厥後逐步帶有行政區劃和軍區的性子。最後分天下為十五路,厥後分為十八路、二十三路[3],和明天的省區大抵類似。比方福建路、廣東路、廣西路、湖南路、湖北路、陝西路、河北路等,都和明天的省名不異,地區也大抵相稱[4]。元朝也有路,宋朝的路大,元朝的路小,相稱於州府。

所謂台閣,是指尚書機構尚書檯說的,後代逐步稱為尚書省[3],首長是尚書令,副職是尚書仆射。魏文帝鑒於東漢尚書檯的權勢太大,把它改成核心的履行機構,彆的設置以中書監、令為首長的中書省,參掌中樞奧妙。南北朝時天子鑒於中書省權勢日大,又設置以侍中為首長的門下省,對中書省加以限定。如許,就構成了皇朝中心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職的軌製:中書省取旨,門下省考覈,尚書省履行[4],三省首長同為宰相,共議國政。